3月24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珠海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珠海作家陈继明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安批》两部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备受瞩目。这也是继《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以及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后,珠海本土原创作品再次上榜。
一届“五个一工程”奖表彰,两部文艺作品获奖,这样的丰收,对于珠海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十分欣喜的消息。
唯有夯实根基,才能枝繁叶茂。
“五个一工程”奖是中宣部设立的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
其分量不言而喻。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
离不开珠海市委、市政府
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也展现了珠海文艺精品创作的
深厚实力。
▲《龙腾伶仃洋》剧照
▲长篇小说《平安批》
近年来,
珠海正全力构筑文艺精品源源不断、
文艺人才青蓝相继、
文化品牌特色鲜明的
文化“生态系统”,
着力推动珠海文艺“高处再攀高”,
打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
加快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
珠海情结和匠人精神是成功关键
城市因艺术而灵动,艺术因交流而生辉。
3月29日和30日,话剧《龙腾伶仃洋》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作品之一,在中央歌剧院示范演出。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一幕幕场景浓缩在两个小时的话剧中,伟大的桥,可爱的人,来自大湾区的故事给现场观众带来深深的感动。
话剧《龙腾伶仃洋》是珠海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高标准组建珠海演艺集团后打造的第一部舞台艺术精品,献礼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周年,致敬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话剧聚焦大桥建设过程,全景式塑造了由建桥工人、技术人员、指挥协调人员等组成的人物群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讲述了建设者们不惧自然灾害、怀揣思亲之情、攻克技术难题,最后共同见证大桥顺利竣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力量,讴歌了“国之重器”的伟大成就,深刻地体现了“一国两制”下三地携手共进的同心协力和民族自信。该剧自2019年10月在珠海首演后,已在北京、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完成全国巡演60余场,受到了业内专家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称赞:“《龙腾伶仃洋》不但胜在选题宏大,更胜在聚焦深沉,这体现出珠海演艺集团在创作生产上的成熟和睿智。”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艳冰也表示:“《龙腾伶仃洋》让钢筋水泥铸造的港珠澳大桥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生动诠释了‘民族气魄’‘工匠精神’‘时代使命’的具体含义。我们不仅需要港珠澳大桥的地理连接,更需要一座座心灵的桥梁,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龙腾伶仃洋》就是其中一座连通心灵的桥梁。”
“这部剧着眼的是大桥建设中最基层的建桥工人群体,我们在采风过程中不断被这些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打动,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所以这部剧最终选择用群戏的方式来展现这座伟大的桥背后最可爱的人。”话剧导演李伯男说。据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介绍,创作初期,主创团队驻地珠海采风,不仅查阅了大量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的相关资料,更深入挖掘了大桥工程建设中的真实事件,探访各个环节的建设工人,并就专业问题咨询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专家顾问,为的就是讲好大桥故事,让珠海凭借自身越来越鲜明的艺术辨识度,在城市当中脱颖而出。
▲话剧《龙腾伶仃洋》剧照。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珠海文艺工作者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脚踩大地找选题、磨作品,从舞台艺术到文学创作,他们深耕主业,倾听时代发展的澎湃足音,生动反映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长篇小说《平安批》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也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小说以郑梦梅闯荡南洋成就事业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一部近代潮汕侨商的奋斗史,以平安批为物质载体和切入点,把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融入百年世事变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脉络在世界潮流下的发展与重塑。
小说作者陈继明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2019年至2020年,他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作家协会委派,带着创作任务到汕头,开始了和潮汕的“亲密接触”,通过广泛收集素材,深入体验生活,采访了众多作家、民俗学家、侨批专家,积累了大量采访素材和读书笔记。
▲《平安批》。图源: 珠海金湾图书馆
该作品是国内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书写独特的侨批文化,展现潮汕人下南洋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和爱国爱乡爱家的家国情怀。陈继明说:“写这部作品时下了很大功夫,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动笔之前很紧张,去当地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潮汕生活的还原、时代风貌的展现上都下了一定功夫,努力去构筑这部作品的内涵、精神、气质。现在回头看,《平安批》达到了自己提笔时的预期,感到很欣慰。”文学博士、澳门近代文学学会副理事长赵海霞称:“一部《平安批》,凝聚了潮汕情、侨商史、中国心,为地域文化的书写和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了一个典范。”
▲《平安批》作者陈继明。
开放包容是城市孕育精品的沃土
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香港、澳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集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于一身。在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下,珠海不仅吸纳引进全国各地的文艺精品,给市民送上丰富的文艺福利,还积极举办全国性文艺类盛会,为各地文艺界交流提供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空间。“有了人才,有了作品,才能有一个城市的品格与气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需民称,珠海不断引入的高规格艺术团队与优秀剧目,既能够满足珠海老百姓的艺术需求,也能够提升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
过去两年,珠海以举办珠海艺术节为契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共享文化艺术盛宴、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带动群众艺术修养和城市文化品位快速提升。2022年珠海艺术节期间,一众文艺精品纷纷亮相。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展卷人”的视角,探寻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一出“游园惊梦”,美轮美奂、婉转迷人;马克西姆钢琴演奏会带领观众踏上全新的古典跨界狂想之旅;新编粤剧《白蛇传·情》既富有岭南特色又融汇现代艺术,让观众领略到了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在青春版《牡丹亭》中饰演柳梦梅的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认为,“对老百姓而言,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各种艺术门类,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真正的惠民,艺术的滋养比物质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青春版昆剧《牡丹亭》
马克西姆钢琴演奏会▽
新编粤剧《白蛇传·情》▽
剧场内的演出叫好叫座,剧场外的展出丰富多元。去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珠海市委宣传部首次联合推出了“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展览名家荟萃、佳作云集,突出呈现了当代美术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中国摄影家协会与珠海市委宣传部签署合作协议,将在珠海共同举办中国第19-2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一系列高端展览,既为文艺家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是一场场视觉盛宴,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
“在家门口看惠民演出、去剧场观看精品话剧、到珠海规划展览馆欣赏画展、去书店探索新锐艺术作品……如今,在珠海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珠海市民戴女士说。珠海,正从文化惠民逐步走向文化悦民,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正在滋养着市民的生活点滴。
政策保障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
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一直以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在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通过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提升,文化发展出新出彩。一场场展演活动聚焦时代故事,一系列惠民活动点亮观众目光,一部部原创精品佳作的孵化为珠海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它们正在影响着珠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与习惯,也塑造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成为珠海焕发巨大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当前,珠海正坚持“产业第一”,抢抓“四区”叠加机遇,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展现珠海的文艺魅力。
在硬件设施上,为加速文化艺术的发展,增强城市软实力,珠海持续“升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随着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对白剧场、乐坊LIVE HOUSE等演出场所的增多,各类型的演艺新空间为演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演艺新空间的“新”,不仅是新兴文化的发展,也是传统空间载体的活力焕新。北山红火的夜经济,让相声、脱口秀、爵士乐等演出在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内火热进行着,近距离、沉浸式的演出,为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据珠海乐坊LIVE HOUSE主理人梁楚介绍,LIVEHOUSE是小型演出现场,主要为一些演艺新人、本土艺术家提供音乐表演空间。没有乐队巡演时,乐坊也具备服务戏剧、相声、脱口秀、聚会等多元化文艺形态的功能。
在品牌活动上,珠海时尚周、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等一场场文化艺术盛宴绽放芳华,为“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增添无限亮色。“享誉全球的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都是在海边举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落户珠海,必将是一段佳话!”纪录电影《罗长姐》导演金行征说,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珠海拍电影、讲故事,欣赏珠海的美景,感受珠海的人文气息。
此外,珠海积极推进金嘉创意谷、乐士文化区、左右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片区化融合发展,加速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社会共生并举的新格局。
▲2022珠海时尚周。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推优盛典。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批“城市书房”“小剧场”等城市文化新地标,接下来,珠海还将以小剧场建设为突破点,着力打造珠海特色演艺空间,将文化与商业、娱乐、旅游融合,探索文旅结合新模式,全面激活文旅消费潜力,从而推动文旅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展现珠海的文艺魅力。
城市之魂,
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珠海着力书写文艺诗篇,
文艺气象更新、硕果累累,
让珠海声音更动听、更响亮。
文/珠海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