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日,中山市民政局组织志愿者分别于石岐街道北区公园、东区街道紫马岭公园开展以“绿色殡葬、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清明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主办单位为中山市民政局,协办单位为市殡葬管理中心,石岐、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
志愿者向群众讲解中山清明祭扫及殡葬惠民政策。
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行绿色殡葬,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祀新风。活动中,志愿者向现场群众介绍,中山市今年清明市殡仪馆、福荫园公墓及全市各骨灰楼(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将采取预约、错峰的方式有序开放现场祭扫服务。他们现场指导市民通过关注“中山民政”和“中山福荫园”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中山市民政局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明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志愿者向群众派发《中山市2023年清明祭扫倡议书》,呼吁广大市民严格遵守殡葬场所用火管理制度,服从现场管理,遵守祭扫秩序,做到祭完即走。市民在祭扫现场祭扫的,务必集中焚烧祭祀用品,不得在祭扫区外进行祭祀活动。到殡葬场所(区域)以外祭扫的市民,需严格遵守当地祭扫要求,配合做好防火安全检查,严禁携带火种和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山林等易发生火灾区域,做到不带火种进山林,不留火患在现场,自觉履行森林防火义务,共同维护清明安全。
同时,志愿者向咨询群众详细讲解中山市殡葬改革及殡葬惠民政策,宣传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祭祀,引导广大市民通过网络祭扫、鲜花祭祀、植树绿化等无烟方式,摈弃传统祭扫陋习,营造文明社会新风。
据悉,中山市自2000年开始举办骨灰树葬、骨灰海葬活动,累计已有3500多具骨灰回归大自然。为推动市民积极参加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中山早已出台相关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经申请审批后,发放节地生态安葬补贴费用。具体为:参加树葬的,每具骨灰补贴600元;参加海葬活动的,每具骨灰补贴1000元。
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绿色殡葬的理念逐渐为中山市民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骨灰树葬、海葬等绿色环保的生态安葬方式。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通讯员】朱燕芬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