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之隆”赢在九大秘诀,还须补齐三个短板 | 老阮说菜③

预制菜宝典
+订阅

图片

作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观察者和见证者,南方农村报·预制菜宝典近年来深入产业发展一线,推动产业活动落地,通过与政府部门、行业人士沟通对接,略得些许行业发展观察和心得体会,特开设【老阮说菜】专栏,以此加强行业交流,欢迎拍砖。

今天老阮来与大家谈谈“良之隆食材节”。

3月28-30日,英雄之城武汉迎来了食材界的“武林大会”——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2023第十一届预制菜加工与包装设备展览会热闹开场,一城双展,共组织了20万㎡特展,超5100家企业参展,连过道都摆满了展位,开展首天人山人海,转身都难。

图片

除了人气旺,食材多外,良之隆还有“六多一少”特征:

一是老板多。5100多家企业,基本都是企业老板带队参展。

二是头部多。恒兴、国联、三全、绝味、牧原、安井、周黑鸭、千味央厨、温氏、新希望、正大、双汇、海大、唐人神、盖世等头部企业悉数赶赴武汉助阵。

三是活动多。3天举办60多场活动,产品推介会、产业高峰论坛、餐饮创新峰会、烹饪大师高峰论坛等等,各类主题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四是渠道多。餐饮连锁、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社区门店各类采购渠道多如牛毛。

五是资源多。上游食材原料企业,中游的生产企业、调味品企业、加工企业,下游的营销企业,汇聚一堂,共襄“食”事。

六是广告多。展馆的每一处广告位都用上了,各企业还意犹未尽,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借鸡生蛋”的机会,低成本的做法,是在出入口处摆个易拉架,请人扫码参会,土豪的做法,是组织人体广告,摆起“长龙阵”,游走在十多个展馆之间。

而“一少”就是抱怨少,在展会上,鲜见有人抱怨展位不够、招呼不周、交通不灵,也没看到有人为琐事斗嘴。

良之隆的“多”,实际上系市场力的“强”。它的开幕式,2000多人参与,整个过程都不那么“正式”,没那么多“讲究”,讲的都是如何服务市场,寻找商机;它的展,都是买与卖面对面洽谈,你要啥,我有啥,大家一聊,能合作的,就坐下来聊;没结合的,也不浪费时间与口舌。记者会被“冷落”,因为人家忙着做生意,实在抽不出时间搭理;它的活动,干货比较多,嘉宾都不敢吹水,因为在座的都是行家,一门心思奔着商机而来,你讲不出真经,大家就散了。后口罩时代,堂食完全放开,食材需求量激增,产销双方都想实实在在做生意。市场需求如此,良之隆切合市场也如此。

良之隆火爆,我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区域优势。武汉系九省通衢,全国各地奔赴武汉,坐高铁基本都是4个小时左右就到。

二是产业基础。食材以及预制菜的兴起与火锅息息相关,华中以及周遭的四川、重庆,都是火锅大旺之地,需求量大,复购率高。

三是准备充分。每一届办完后,良之隆就准备下一届事宜,用一年时间招揽展商和客商。

四是龙头参与。良之隆把食材的中字头机构、大企业、大平台都拉进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的也是我的,我的是大家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彼此互抬,大事可定。

五是产业思维。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良之隆不是用“展览”思维办展,不会出现各个省市区专馆的情况,如果按区域划分,展览好看,营销就难受了,叫买的人举棋不定,让卖的人互相倾轧,那就坏事了。它是按产业划分的,水产预制菜、肉禽预制菜……饶是如此,它也没让牛肉丸的都扎堆在一起。

六是专业性强。现场人山人海里,很少有扫货的大爷大妈,也很少几口人来看热闹的一家亲,基本上都是做食材、预制菜生意的各路大仙。

七是企业主动。每个参展企业,老板亲自上阵,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对接资源,不到闭馆那一刻,绝不愿意提前离场,毕竟是花自己的钱参展,特展投入二三十万,标展投入一万多,加上人员的交通、食宿,花费不菲的,当然想依托展会千方百计赚回来。

八是转化率高。有个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第一年参展,就认识了200多个客家,后续有50多客商转成了经销商;九是情感纽带。一年到头做生意,企业代表和经销商,电话打了无数次,但缘悭一面,所以,彼此约好,樱花盛开之时,彼此相约武汉,一起参展,相约吃饭,维护感情。久而久之,行业人士就把良之隆展当成产业盛会,参展成为惯性。

但它也不足之处,主要是三个“不”:

一是电商属性不强。虽然挂了电商节这个名头,也邀请了流量网红前来交流,但没有真正打通电商平台,更没有把各种MCN机构的线上账号形成营销矩阵,达播这块基本沦陷,这跟良之隆发迹于传统渠道端的“基因”有关,难以掉头。

二是国际化程度不高。基本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无论是从现场很少看到外国人,活动安排很少涉及出口话题,还是从各展商准备的材料、产品,几乎都没提及“海外行”。

三是创新不多。逛了一大圈,眼帘所及的,还是扣肉、酸菜鱼、酸汤肥牛等等耳熟能详的产品。B6馆是预制菜创新馆,但笔者转来转去,硬是没发现有啥创新,菜品没创新,包装没创新,技术也没创新,口味也是老样子。

总而言之,良之隆搞了11届,还停留在买卖原材料阶段,如何推动产业升级迭代、拉升价值,实现产值倍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作者】阮定国(13502400889)

来源】南方农村报 预制菜宝典 预制菜大卖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杨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