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潮到发霉”!回南天还没结束,强对流天气又要来!

广东科普
+订阅

最近#广东的雨从三月下到四月##广东人快要发霉了#等话题冲上热搜,广东人简直是住到了龙王家里去。

回南天持续到什么时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太阳要什么时候回来?气象部门回答在此↓

Q1:

这雨什么时候停?

根本停不下来,今日雨雾天气继续,气温缓升。其中,中西部有轻度回南天和(轻)雾。4日夜间-7日,冷空气南下影响广东。4日傍晚起,广东自北向南有明显降水过程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Q2:

衣服能干吗?

虽然接下来几天广东大部分市县气温缓慢回升,但南风加大,早晚雾明显,回南天也继续出现,广东的天气依旧潮湿。到处湿漉漉的衣物仍难干,建议还是备个烘干机吧。

Q3:

阳光什么时候会上场?

太阳继续流浪;3~4日,韶关、清远、肇庆多云到阴天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或局部阵雨。阳光还是难得一见。

Q4:

回南天什么时候撤场?

等到4日夜间冷空气杀到,北风吹下来后回南现象会有所改善。

据中国气象网预测,本次冷空气南下后,冷暖气流交汇,将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局地甚至可能有冰雹天气,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据@广东天气,4日夜间起至6日,受冷空气影响,广东省有较大范围大雨到暴雨并伴随有强对流天气,全省气温下降4℃~6℃。

广东天气具体预报

4月4日,韶关、清远、肇庆有雷阵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或局部(雷)阵雨。早晨最低气温:粤西、珠三角市县22℃~25℃,其余市县18℃~21℃。

4月5日,粤北、珠三角北部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市县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局地冰雹天气,其余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早晨最低气温:韶关北部和清远北部14℃~17℃,粤西、珠三角市县、粤东22℃~25℃,其余市县18℃~21℃。

预计7日起,暖湿气流减弱,加上副热带高压加强上岸,广东的降水将会被下沉气流抑制,会有所减弱。不过这也意味着气温会逐渐回升,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科普君提醒

大家多留意天气变化

适时添减衣物

关注出行安全

下面还有更多相关的时事新闻

和最近一周的新鲜事

跟着科普君一起来看看吧~

↓↓↓

广东热点

1

广东连续五年

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3月31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广东出生人口105.20万人,出生率8.30‰。数据显示,广东连续三年成为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五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2

广东全面开通

首次申请居民身份证

跨省通办服务

3月31日起,省内居民(含省外户籍人员),均可在居住地公安户政窗口,就近办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业务,在广东异地居住就读的中小学生,将是最大的受惠对象。

3

4月1日起广东地区

将新增开多趟列车

4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启用新的列车运行图。为便利粤港澳大湾区旅客前往香港,新图实施后,优化部分广州、深圳开往香港西九龙动车组列车的开行时间,增开1列西九龙-广州东动车组列车。同时,自4月1日开始,广州南站往返香港西九龙站的列车将由每天的28列增加至38列。

4

广清高速4月5日当天

免费通行

今年清明假期,广清高速公路将继续实施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仅在4月5日当天免费。受踏青游叠加影响,今年清明节当天和节日前后的周末,预计广清高速车流将呈高位运行。

其中出程高峰集中在9时至11时,返程高峰出现在13时至20时。

5

广东8所高校入围

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广东有8所高校入选前100强,分别为中山大学(11名)、华南理工大学(26名)、南方科技大学(33名)、暨南大学(50名)、深圳大学(68名)、华南师范大学(79名)、华南农业大学(93名)、广州大学(97名)。

6

广东省佛山市发生地震

省地震局最新研判

3月29日15时02分,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北纬23.27度,东经112.94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广东省地震局表示,根据震中附近构造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地球物理学异常等综合分析认为:近几日原震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7

广东省佛山市检出一例

罕见“恐龙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检验科日前成功检出一例罕见、珍贵“恐龙血”——B类孟买型。

据文献报道,在孟买,孟买型的出现频率约为万分之一,在欧洲人种出现的频率为1/100万,东亚人种出现孟买型的频率极少。类孟买型在日本发现频率约为1/30万,该血型比“熊猫血”(即RhD阴性血,人群比例约3‰)更为稀有,故称之为“恐龙血型”。

图源:顺德区中心血站

全网热点

1

中疾控专家表示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81.3岁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等专家日前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到2035年的未来预期寿命预测:一项建模研究》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预测,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长到81.3岁,将实现国家提高预期寿命的目标。

2

中疾控发布

全国新冠病毒疫情最新状况

4月1日晚,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对比3月25日中疾控通报数据,3月23日至3月30日,全国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新增22例,包含1例XBB.1、8例XBB.1.5、8例XBB.1.9.1、3例XBB.1.9.2、2例XBB.2.3。以上变异株类型此前均有通报。

3

4月1日起

实施新冠患者报销新政策

3月30日,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自4月1日起,新冠医疗费用与其他乙类传染病实施相同的医保报销政策,符合条件的诊疗方案内的医保目录外新冠治疗药品可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4

2022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8日在北京揭晓。这十大考古新发现按时代早晚排序分别是: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5

河北邱县发现

一合唐朝时期墓志

河北省大名县近日在征集与民间艺术等相关的老物件过程中,发现一合唐朝墓志。经当地文物专家鉴定,该墓志铭镌制于显庆五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图源:河北省大名县名城管理建设委员会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4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同步启动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

7

网信办开展2023年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专项行动将聚焦“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等9方面问题开展整治。

8

祁连山国家公园发现

昆虫新种14种

中国新纪录10种

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4月1日消息,近期,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完成首次昆虫专项调查,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记录10种,充分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生境与中国其它区域有着显著差异,验证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境和动物区系的特殊性。

9

这两个珍稀物种

实现野外回归

3月31日,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海南风吹楠”“狭叶坡垒”,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岳保护站实现全国首次原生境野外回归,共320株“海南风吹楠”和200株“狭叶坡垒”完成野外回归种植。

10

迄今最深的鱼

生活在8336米的深海

据英国广播公司1日报道,苏格兰研究人员艾伦·贾米森与日本研究团队合作,在西太平洋的伊豆小笠原海沟海平面下8336米深处拍摄到一条狮子鱼游过的画面。这刷新了人类在海洋中观测到鱼类的最深纪录,研究人员推测这“已经是或者非常接近于”鱼类能够在海洋中生存的最大深度。

科技新闻

1

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

发射成功

4月2日,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首飞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运载火箭总体方案的正确性及各系统间的协调性,获取全箭飞行环境参数。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遥感成像实验等技术验证。

2

中国成功发射

遥感三十四号04星

3月31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3

我国微型精准探测

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2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了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中国的“慧眼”卫星与“极目”空间望远镜联合,精确探测到了这个千年一遇的伽马射线暴。

4

LAMOST巡天项目

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

3月3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2229万余条光谱数据,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

LAMOST

图源:国家天文台

5

又一超大黑洞被发现

质量约为太阳300亿倍

英国杜伦大学3月29日宣布,由学校牵头的一项研究利用引力透镜效应发现了一个超大黑洞,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300亿倍。据悉,这个黑洞位于距地球数亿光年的星系,是天文学家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黑洞之一。

6

发现月球水库,2700亿吨!

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刊发的一篇文章称,中英学者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测量到撞击玻璃珠中的水,发现玻璃珠中的水含量从边缘向中心逐渐递减。科研团队推测,这是太阳风中的氢离子注入撞击玻璃珠,并在其内部扩散、保存下来。

研究报告介绍,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度约3至12米的月球土壤。测算表明,月球表面上可能储存着多达2700亿吨水。月球土壤中来自太阳风产生的水比此前认为的要多得多,可能成为“未来月球探测中可以就地利用的水库”,而且“这种储存在撞击玻璃珠中的水似乎很容易提取”。

7

雪花并不总是“六出”

水结晶也可形成立方冰

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雪花并不总是“六出”,水结晶也可以直接形成立方冰,而影响立方冰形成的关键因素可能在于无处不在的异质界面。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

立方冰的分子级成像及形核结晶过程

8

国家航天局发布高光谱

综合观测卫星影像成果

3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浓度监测图、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监测图、亮温监测图、海冰监测图等。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光谱数据立方体。

图源:光明日报

科协动态

1

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部署开展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近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省国防科工办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继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