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开机!肇庆完成首例帕金森病患者脑起搏器手术

南方⁺ 记者

00:24

4月3日,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帕金森患者王先生(化名)回到医院,接受术后程控,并顺利开机,成为肇庆首例用“脑起搏器技术”成功治疗帕金森的案例。

开机前,医生专门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测试,患者双手仍不自主地抖动,起身不能站立更无法行走。开机后,通过反复调整脑起搏器刺激参数,患者双手不再颤抖,并可以起身自己走路,步履稳健,肢体的僵硬感消失,同时面部表情变得丰富。

60多岁的王先生12年前确诊帕金森病。随着病情加重,服用药物种类、剂量不断增加,需要联合使用4种药物,且每天服用4次来控制,药量已接近中毒剂量。然而,震颤仍无法有效改善,并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起步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获悉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开展“脑起搏器技术”治疗后,王先生来到神经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神经内科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量表评估、左旋多巴冲击试验等综合评价,并联合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麻醉科等多学科一起讨论后认为,王先生非常适合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且不存在手术禁忌症。该治疗方法获得患者及其家属认可。

无

今年3月3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帕金森团队为王先生实施了肇庆地区首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脑起搏器植入术,借助机器人手臂,通过微型推进器缓慢地将探针植入患者脑内特定位置。经过将近4小时的紧张手术,王先生顺利接受完脑起搏器植入并安全返回病房,手术当天晚上复查头颅CT显示脑内无出血,电极位置正确。治疗团队计划4周后开机,验证治疗效果。

“今天是见证医学奇迹的时刻,顺利开机意味着患者可摆脱长期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恢复正常行走,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岑庆君表示。

脑起搏器技术,即脑深部电刺激术,是现今神经科学最前沿的医疗技术之一,即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精准地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微电流刺激、调控相关脑区的功能,并用体外遥控装置调控脑内电极的刺激参数,从而调控异常神经电活动,达到控制和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成功安装脑起搏器后一段时间,打开电极开关调试即可有效控制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僵直等症状,对帕金森疾病的治疗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脑起搏器术治疗具有微创性、可调节性、非破坏性、可逆性的优点,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可以通过术后调节程控参数改善症状,长期效果较好,被医学界称为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里程碑,多数患者术后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量可明显减少。”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又佳介绍。

李又佳表示,一般认为,患者得帕金森病3至5年,药物疗效显著减退或增加药物剂量对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就可以考虑此手术。术后开展康复能减少药物应用,延长药物有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陆莉诗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