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思践悟二十大,锚定高质量发展,国企担当新作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会议精神,持续优化完善国资国企系统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奋力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东莞市国资委联合南方+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对话东莞国企一把手系列报道》专栏,敬请垂注!
五年前,作为当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首个重组改革的综合性集团——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水务集团”)组建成立。
五年后,水务集团资产总额649.18亿元(截至2022年11月),较成立之初的138.71亿元增加了510.47亿元,增幅达368.01%。
伴随着改革的步伐,水务集团应运而生、逐渐壮大;新时代、新征程的序曲已然奏响,水务集团又该如何开启“大水务”格局?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专访了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锦容,深入了解这家重组企业在二十大后的“水文章”。
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锦容
南方+:过去五年,贵企业在国企深化改革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新成绩、呈现出哪些新面貌?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经营,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尹锦容:回顾水务集团的发展历程,作为民生水企,近年来,水务集团狠狠抓住了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水务集团于2018年3月在原东江水务公司和水投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同时也作为当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首个重组改革的综合性集团,进一步推动了市属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也突出了水务集团在东莞水务行业的担当引领作用。
7月8日,水务集团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项目启动奠基仪式在项目现场举行。
截至2022年11月,水务集团资产总额649.18亿元,较成立之初的138.71亿元增加了510.47亿元,增幅达368.01%,资产规模位居全国水务企业第13名;2021年获主体信用AAA最高等级;2022年入围“2022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获“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作出贡献单位”等荣誉,这些都是水务集团在深化国有改革后释放的红利和取得的喜人成绩。
下一步,水务集团将持续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双水源”格局。实施“一厂一策”提升全市“供水一张网”供水保障,持续打好打赢污水攻坚战,推动水业大厦2023年启用建成全市“大水务”调度指挥中心,推进东莞水系建设,延伸城市水网支撑,努力打造东莞水务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为“双万”东莞推进深度城市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优质“水环境”。
南方+:作为市属国企,应该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好对新修改党章的学习贯彻,持续加强国资系统基层党建、提升末端执行力。请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谈谈党建工作如何落实?
尹锦容:水务集团作为市属国有企业,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是企业发展的政治优势,更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政治保障。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水务集团将持续打造“红色赋能、蓝色动能”党建品牌,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水务集团改革发展的引领力、保障力和推动力。
水务集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会暨2022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结业仪式。
一是打通“任督二脉”,以党建统领绘就水务新蓝图。自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水务集团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第一时间组织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召开学习贯彻部署工作会议,持续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第一议题”、主题党课、大学习大培训,组织党员干部代表撰写心得体会、畅谈学习感悟掀起热潮,学习氛围热烈浓厚。出台《市水务集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分级分批开展各项培训教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水务集团不断走深走实。
二是走好“关键一步”,以强基赋能构筑同频共振先锋堡垒。水务集团党委将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抓实政治生态建设,把党的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推进抓基层强基础行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托集团“双标杆工程”、评星定级工作,持续做好“莞邑百姓宣讲”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宣讲,通过树标杆、立模范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方式,形成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项目一块阵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推进“五强五化”国有企业示范党组织创建,持续巩固“一企一品”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成果,坚持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三是促力“凝心铸魂”,以比学赶超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目前,水务集团职工7503人,党员629人,人员规模、专业水平等均随集团业务扩张不断增长提升,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永远在路上。水务集团将开展多维度多元化学习教育培训,让学习新党章、贯彻新党章成为基层一线“潮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一线活动、“送学上门”活动、征文、线上答题等活动,利用红色村、革命遗址、党员教育基地等党建资源打造“红色课堂”开展现场学,建强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将以学促行解决东莞市水务建设、运营、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治理,提升东莞水务领域末端执行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推力。
南方+:请结合本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企业家精神”, 结合贵企业主营业务谈谈如何落实企业家精神?
水务集团领导调研林村二期污泥处理项目。
尹锦容:结合水务集团的主责主业,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推动水务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水务集团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打造“莞水文化”内涵。我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打造“实力水务”,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敢干敢闯的情怀全面发力。市属国企的企业家精神体现为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怀。水务集团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高位对标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迅速打开“大水务”格局,争创行业一流,实现水务集团向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二是打造“安全水务”,进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水务集团将重点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工程,构建以东江为主、西江补充、水库为辅的多水源保障格局。深化全市“供水一张网”,推进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和更新改造,推进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力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打造“品质水务”,进一步推动民生服务提档升级,提升管理协同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水务集团将持续深化政企联动,主动对接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更多服务项目的优化改革,加强服务理念,打造更为规范、科学、高效水务运行管理体系,推动水业大厦2023年启用建成全市“大水务”调度指挥中心,推进东莞水系建设,延伸城市水网支撑,优质服务惠及全市。
四是打造“创新水务”,进一步积聚力量攻关平台扩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水务集团将加强技术专利的投入应用,提升生产质量。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扩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措施,稳妥推进有利于产业协同、品牌增值举措,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树立市内国有资本综合运营标杆。
五是打造“清廉水务”,进一步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治企环境。企业的作风建设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将全面强化水务集团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作风建设,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警示教育,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为水务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
南方+:新年伊始,东莞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全市高质量发展冲锋号,结合省经济工作会议、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会议精神,请谈谈2023年,贵公司如何在主业主责上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尹锦容:水务集团将全面履行国资国企责任担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市属国企的战略优势,统筹推进全市“上中下水”一体化,以新的奋斗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以“强劲开局”奠定“全年胜局”,统筹谋划打好“组合拳” 加速“落地生根”。水务集团将锚定“一个目标”,力求到2023年年末,集团资产总额突破750亿元;聚焦供水、污水、排水“三张水网”,筑牢集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深化“重管理”“优人才”“降成本”“拓空间”“严考核”“强党建”的“六大行动”,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1+3+6”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市重大项目建设,当前集团在建的市重大项目共18项、预备项目3项,总投资额199.46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6.9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6.99亿元,2024-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122.81亿元,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建设公司筹建工作热火朝天、加快进程,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擂鼓催征,奠定了水务集团大步快走的基础和决心。
二是以“强力攻坚”促进“强力落实”,项目为王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锚定全市“大招商”目标任务,积极配合建立“大招商”协同机制、实施“大招商”攻坚行动、强化“大招商”工作保障等系列举措。我将牵头集团班子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全面参与招商引资和空间整备,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重大项目,提出主动抢资源、谋项目,重点引入“市政工程设计咨询”和“水处理设备、药剂制造”领域投资商,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以“强势突破”推动“赛龙夺锦”,升级转型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水务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将把聚焦高质量发展作为强烈共识,跑马争先、赛龙夺锦,围绕主业主责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一批批民生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在深化产业拓展上下功夫,积极拓展主业发展空间,推进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常态化减量项目、全市排水管网“一张网”运营管理、全市水源地和水源配置工程盘活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或PPP项目的方式,盘活全市水源地和水源配置工程存量资产,并对全市水源地和水源配置工程进行统一运营管理。积极拓展新兴产业投资,探索“水务+光伏”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动“数字水务”转型升级。用好政策工具资金,打通公开融资渠道,做好资金储备保障,迸发国资国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东莞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全速推进。
【策划】靳延明
【记者】施美
【通讯员】李曦 何杏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