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渔涝镇把乡村振兴的“蓝图”逐步 变为“施工图”“实景图”

肇庆发布
+订阅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行走在渔涝镇,

环境秀美、村居祥和,

到处是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

△渔涝镇全景图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在渔涝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南海区驻渔涝镇帮扶工作队坚持党建促振兴,

紧紧围绕驻镇帮镇扶村“五大提升”任务

和乡村振兴“五大振兴”目标,

以高标准规划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先行

描绘渔涝“蓝图”

为制定契合渔涝镇实际的乡村振兴帮扶规划,

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帮扶工作,

驻镇工作队多次遍访渔涝镇

九个村和一个社区开展座谈调研,

摸底调查当地资源禀赋,

充分挖掘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与潜力,

整理编制出《渔涝镇计划流转农业用地影像图》

《渔涝镇乡村振兴资源分布图》

因地制宜制订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

为乡村全面振兴擘画雄伟蓝图。

谋篇布局

制定“施工图”

驻镇工作队通过

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

编制重点工作、工作会议、领导走访、

社会帮扶等4大类多节点工作进度推进表,

实施“挂图作战”,打造“有形抓手”,

进一步明确任务分配,

压实责任主体,规范资金使用,

保证各项工作按时落实落细。

截至目前,共完成328项工作任务。

勇毅前行

“蓝图”变“实景图”

乡村振兴正当时,

驻镇工作队配合渔涝镇党委政府

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精准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精准帮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对象从12户56人减少至2户5人,返贫风险消除率达91%;持续增加资金投入,新增安排资金30万元用于防返贫监测工作,新设置公益岗位20个对脱贫户和动态监测户进行托底安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渔涝镇千亩水稻辣椒产业基地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引进龙头企业永峰公司在渔涝镇首期流转千亩土地发展水稻辣椒轮作项目,不断发挥联农带农惠农作用,既为本地农民提供近千个岗位,又促进参与土地流转的3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增加达10万元以上;引进福达农业公司投资3600万建设以麒麟李为核心、“三产融合”的集新型农业、文化、旅游综合性生态园,不断拓展延长麒麟李产业链。

△麒麟李产业示范基地

打造“一支部一责任田一品牌”试点。开垦30亩撂荒地种植辣椒水稻等高价值农产品,积极发挥示范标杆作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渔涝镇街道新貌

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短板,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渔涝镇一河两岸绿道

认真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圩镇。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镇书记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建成状元广场、宣卿公园、“网红”集装箱、一河两岸绿道等特色景点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打卡点,圩镇正焕发着美丽新貌。

从“蓝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

如今,渔涝镇大力发展“三产融合”的

集新型农业、文化、旅游综合性生态园,

使鲜果采摘、度假休闲为一体的

综合旅游观光农业进档升位,

不断探索走出具有肇庆特色、

封开底蕴的乡村振兴道路。

勠力同心“谱新篇”

下阶段,

驻镇工作队将配合渔涝镇党委政府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定位,

锚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目标,

积极抢先机占主动,锻长板补短板,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一幅幅

“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农业经济升级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的

美丽新画卷。

来源:封开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