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情绪接收器!“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第二期举行

东莞慧教育
+订阅

4月1日上午10:00,一场戳中众多家长心中痛点,同时又干货满满的家庭教育课堂直播活动在东莞的家长圈中引爆,超过167万人次观看。

这是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系列活动。自2月27日开启,每月讨论一个家庭教育相关主题,目的是促进广大家长依法育儿、提高育儿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氛围。此次为第2期,主题为“揭开情绪的面纱”,同名主题短片同场发布。

07:33

该视频以情景短剧的形式,生动地还原家庭教育中一个关于“孩子负面情绪处理”的场景,如果家长在当下置之不理的话,那孩子“关上的不只是房门,还有心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为此呕心沥血、不惜代价,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不断地学习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努力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但在真正教育子女的实践中,却都会遇到诸多的现实问题,有时还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南辕北辙。

就着这个“情绪调节”的话题,现场的各方代表纷纷发表看法,热烈讨论。往下看,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份干货清单送给各位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问题1: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黄甜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父母要首先在孩子面前做好情绪榜样。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这个情绪的你”,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拥抱+三句式”。孩子有情绪,需要帮助时,父母不妨先给孩子爱的拥抱或者拍拍肩膀,然后对孩子说:“我看到你非常生气,非常委屈……”“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会儿”“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

三、规范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表达情绪要做到:一是“三不原则”,不伤人、不伤己、不伤物;二是让对方可以理解;三是情绪表达后,不会给自己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问题2:家长学会情绪调节,为什么如此重要?

教师代表:长安镇第二小学 唐必泉

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家长情绪消极,孩子就会缺乏温暖感、力量感。如果家长情绪积极、稳定,孩子就会性格阳光。情绪管理良好的家长,具有以下三个特质:

一、有自省力。经常会反省自己,随时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二、有自控力。当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不会随时随地发泄;

三、会自我调适。平时会有一些健康的爱好,对任何事物懂得一分为二去看待,去寻找事物的积极面。

拥有这些特质的家长在亲子关系的交流过程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经常去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养成阳光的性格,同时家长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孩子,有益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代表:长安镇第二小学家长 沈艳艳

情绪稳定的家长,一定是学会了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在表达情绪时,会少一些否定,少一些破坏性话语。

只有家长情绪稳定,孩子才会听你的,自然孩子就会做得更好。在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面对琐碎的时候会更宽容。因为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最直接的人际影像,孩子的社交设定往往也是来自自己的父母,父母给孩子的气定神闲会让孩子未来更自信,更加无所顾虑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问题3:怎样处理消极情绪,有什么技巧?

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许晓霞

情绪没有好坏,需要觉察接纳。当发现自己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1.深呼吸法:这个方法以“深呼气”为主。因为深吸气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让人心跳更快,而呼气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能促进身体放松。首先腹部收扁,吸气4秒钟,再腹部鼓起,呼气10秒钟,重复4次。

2.握拳放松法:曲臂握拳,逐渐用力握紧,当紧到不能再紧时,向上伸臂,猛然放开手掌。重复几次,专注身体的放松状态。

3.蝴蝶拍:双手交叉在胸前,手轻放在自己对侧的肩膀或上臂,双手交替缓慢轻拍肩膀或上臂,左右手各拍一次为一轮,一般12次一轮。最好闭上眼睛,让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美好的场景。

4.情绪ABC:我们的情绪,与发生的事无关,而是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有关。A是指触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搞清楚触发事件的原因是什么,B是指想法(Belief),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C是指结果(Consequence),你产生了什么情绪,应该怎么去处理。

线上&线下家长们各抒己见

“当我发现孩子偷偷留下零钱,并为此撒谎时,确实火冒三丈,但幸好当时没有立刻责备他,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之后发现原来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孩子13岁了还没有自己的零花钱,他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后来我们愉快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月给孩子一点零花钱。”

“我特意带上了笔记本,把各位专家、老师的宝贵经验和技巧都记下来,回去要好好实践一下。”

“在情绪爆发之前,及时按下暂停键,是打破家庭教育僵局、提升家庭氛围的一大‘利器’,感谢东莞市教育局与各位家长一起,共建良好校家协同教育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