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到2025年广州律师达2.6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12人

南方法治
+订阅

近日,《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下称《规划》)发布,其中提到,广州将继续扩大律师事务所规模和人数,提升专业法律服务能力,打造25家规模大、专业强、品牌响的规模所,一大批专注村(社区)服务、婚姻家庭、刑事辩护、劳动争议、金融服务等传统法律服务的精品所。每万人拥有律师数12人,全市律师总人数26000人。

《规划》明确了广州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知晓率、首选率、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

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广州将加快发展公职律师队伍,各区实现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全覆盖。推动国有企业加强公司律师队伍建设、管理和使用,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围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创新法律服务模式。

广州还将加快《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落实落细落地,设立南沙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广州·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打造为以涉外法律服务为主的粤港澳法律服务业全面合作示范区,走平台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融合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专业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广东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具体在涉外法律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引进,联合办好广东涉外律师学院,搭建大湾区法律服务机构与广大企业合作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吸引更多国内外涉外律师人才来广州创业执业,支持有条件的广州律师事务所到境外设立更多分支机构,支持广州律师事务所与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工作,推进开展港澳律师执业试点。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专业化、品牌化律师事务所数量25家,每万人拥有律师数12人;全市律师总人数26000人,公职律师2800人,公司律师1200人;全市公证员总数220人,公证年度办案量39万件;全市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3家;全市仲裁案件数量60000件,面向世界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一流仲裁机构数量1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事调解组织数量1家。

【记者】吴晓娴

【通讯员】穗司宣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