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年轻人都跑来深圳创业?

深圳共青团
+订阅

总有人问:

为啥深圳是创业首选之城?

深圳到底有啥优势?

作为一座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活力、创新、拼搏一直是深圳自建立以来的关键词。

《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从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结果三方面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体系,按照各城市的创业发展数对城市进行排名评选出50座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

其中,深圳市位列全国第二,在企业家精神指数上,深圳位列全国第一。

▲点击阅读《全国第二!深圳又双叒出圈了》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3》报告,深圳位列全国第三。

在“技术与创新”和“宜商环境”两个指标上,深圳和去年相同,仍保持第一。

▲点击阅读《双第一!深圳的底气从何而来?》

多年来,深圳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文化,企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并不断向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突破,既涌现了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也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截止2023年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同比增长4.61%,实现历史性跨越。

▲点击阅读《400万户!》

深圳对青年更友好

201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想,将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上升到新的高度,努力营造更适合青年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实现“深圳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良好愿景。

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青年源源不断汇集于此,他们或怀揣着光荣与梦想,或试着南下闯出一番天地,或是想着“搞钱”后衣锦还乡……包容与实干在这一群群青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创业这条路径,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完成自身使命目标的“捷径”,这也得益于深圳的创业土壤广阔、肥沃。

“创客之城”深圳的名头因此被打响,据调查显示,有61.9%的来深青年有创业的想法。

去年5月,深圳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报告(2021)》显示,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连续6年排名第一,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创业质量全国领先,“双创”绩效实现能力引领全国。

这背后是深圳努力打造深港青年创业创新之城,结合深圳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一批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为代表的深港澳青年双创基地。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大湾区知名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近半数为港澳台及国际团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唯一“青年创新创业跨境合作示范区”。

深圳还大力开展“创青春”“挑战杯”等青年创新创业、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建设“港澳青年e站通”和港澳青年服务电话专线,开展“紫荆绽放”香港青年专场招聘会,以“港言港语”“港风港味”提供就业、创业等服务,一系列举措为港青在深发展保驾护航。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今年2月21日,团深圳市委、市青联举办青心青力助青企启动仪式,联合市工商联、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银保监局等相关单位发布《深圳共青团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向全市青年企业家吹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号角。

▲点击阅读《还得看深圳!“十大行动”用心用力用情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次推出的十大行动中,不仅有创新创业大赛、政策宣讲、市场对接等传统服务,还推出了如“青企出海”计划、深圳青年全球招商大会等内容,可以满足年轻创业者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创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深圳共青团靠前服务青年企业家及其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出“青心青力助青企”十大举措,成立政策、税务、法律服务“青年突击队”,收集解决各类问题50个,组织动员全市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100家青年企业,其中3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青年创业所需出发,深圳把帮扶创业青年落到实处,当一座城市对青年友好如此,离青年在深圳有为还远吗?

各行各业的“青年榜样”,在深圳乘风破浪、勇于担当,用自己的青年力量,书写着他们创业的故事——

青年在深圳更有为

“创新创业永远在路上,我们始终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作为企业的使命,希望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继续把‘中国智造’推向全球。”陈永强说道。

陈永强是一名“90后”的在深创业者,现任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影石Insta360”)联合创始人、董事。2021年,陈永强荣获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

▲点击阅读《双创周与总理对话,这位“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不简单!》

在陈永强眼中,深圳是个“福地”,因为这座城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绝佳的地理位置、赋予创业者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在创业过程中的“传帮带”。

“在深圳,已经发展起来的成熟企业很愿意帮扶新的企业。有新的供应商给我们送一些样品来,我们也愿意一试,并不会因为这是一家小企业就拒绝。”

如今,Insta360影石已发展成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博士毕业后的黄源浩,先后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地研究所工作,进行光学等方面的研究。

毕业以后,黄源浩选择了创业。创业初期,黄源浩跑了好几个城市,最终,他来到了深圳。

2013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前夕,他带领着一批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在深圳成立了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专攻3D传感技术。

▲点击阅读《封面人物|黄源浩:青年人要在最好的时代攀最高的山峰》

“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不仅是因为这个城市有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有高效务实的政府和优秀的营商环境,而且这里产业配套齐全,可以靠近大量终端客户,有助于企业对产品、行业理解更深。”

两年后,黄源浩及其团队研发出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并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一举打破苹果、微软、英特尔的垄断,成为亚洲首家、全球第四家具有深度计算级别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

来自中国香港的章佳洁是一位深漂90后女企业家。

在香港,她经常听到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相关讯息,深港一河之隔的地理位置、人文相近的城市氛围,吸引她最终下定决心来深开启创业之路。

2021年,章佳洁成立了致拓壹嘉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她和团队开始为香港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深圳的包容和开放让她找到了追逐梦想的路径。

“香港青年在深圳可以享受到从公司注册、政府补贴、人才房支持、线上线下推广等全方位扶持,我已决定长期在深圳发展,并推动更多港人港企来湾区创业。”

▲点击阅读《湾区青年丨90后港妹章佳洁:我在深圳有个“朋友圈”》

像他们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来到深圳、在深圳创业、扎根深圳、建设深圳,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片热土也推动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是深圳迎接新事物的姿态

包容性和无限潜力

让这里成为

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地

一座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造就了深圳这一片创业热土

无数的青年来此发展逐梦

我们期待见证更多“深圳奇迹”的诞生

见证更多美好想象的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