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当发现自己出现消极情绪,如何化解?4月1日,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第二期上线,来自东莞市中小学一线的心理教师、家长面对面,聚焦“揭开情绪的面纱”主题,支招亲子关系中的情绪管理,并发布同名主题短片。
“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系列活动,自2月27日开启,活动以每月一主题方式关注家庭教育,意在促进广大家长依法育儿、提高育儿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氛围。
本期“揭开情绪的面纱”短片,以情景短剧的形式,生动还原家庭教育中一个关于“孩子负面情绪处理”的场景,如果家长在当下置之不理的话,那孩子“关上的不只是房门,还有心门”。
围绕“情绪调节”话题,现场各方代表纷纷发表看法,开展热烈讨论。如何化解负面情绪?如何进行情绪调节?这份干货支招请查收。
关注1: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甜认为,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父母要首先在孩子面前做好情绪榜样。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这个情绪的你”,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拥抱+三句式”。孩子有情绪,需要帮助时,父母不妨先给孩子爱的拥抱或者拍拍肩膀,然后对孩子说:“我看到你非常生气,非常委屈……”“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会儿”“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
三、规范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表达情绪要做到:一是“三不原则”,不伤人、不伤己、不伤物;二是让对方可以理解;三是情绪表达后,不会给自己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关注2:家长学会情绪调节,为什么如此重要?
来自长安镇第二小学的教师代表唐必泉现场分享,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家长情绪消极,孩子就会缺乏温暖感、力量感。如果家长情绪积极、稳定,孩子就会性格阳光。情绪管理良好的家长,具有以下三个特质:
一、有自省力。经常会反省自己,随时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二、有自控力。当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不会随时随地发泄;
三、会自我调适。平时会有一些健康的爱好,对任何事物懂得一分为二去看待,去寻找事物的积极面。
拥有这些特质的家长在亲子关系的交流过程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经常去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养成阳光的性格,同时家长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孩子,有益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注3:处理消极情绪有哪些技巧?
情绪没有好坏,需要觉察接纳。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许晓霞支招4个小技巧,应对消极情绪:
1.深呼吸法:这个方法以“深呼气”为主。因为深吸气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让人心跳更快,而呼气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能促进身体放松。首先腹部收扁,吸气4秒钟,再腹部鼓起,呼气10秒钟,重复4次。
2.握拳放松法:曲臂握拳,逐渐用力握紧,当紧到不能再紧时,向上伸臂,猛然放开手掌。重复几次,专注身体的放松状态。
3.蝴蝶拍:双手交叉在胸前,手轻放在自己对侧的肩膀或上臂,双手交替缓慢轻拍肩膀或上臂,左右手各拍一次为一轮,一般12次一轮。最好闭上眼睛,让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美好的场景。
4.情绪ABC:我们的情绪,与发生的事无关,而是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有关。A是指触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搞清楚触发事件的原因是什么,B是指想法(Belief),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C是指结果(Consequence),你产生了什么情绪,应该怎么去处理。
【记者】黄婷
来源东莞慧教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