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丨走进党章守护者张人亚故居

南方⁺

在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从宁波市区坐地铁1号线到北仑霞浦站出口,坐车不到10分钟路程来到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故乡。  

路经在马路草坪上“中共第一部党章守护地”的标识牌,它在告知人们:这里是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故居;这里是“张人亚党章学堂”;这里是红色的土地。  

张人亚是1922年入党的早期党员,是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领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守护者,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来张人亚故居瞻仰,是源于一篇报道: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参观过程中,他仔细端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译本之一。得知这一珍贵的革命文物是由一位共产党员的父亲藏在儿子的衣冠冢里保存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还关切地问起那位共产党员。由此,张人亚的事迹引发社会关注,也触发了我来这里瞻仰张人亚故居的想法。  

张人亚故居位于宁波北仑霞浦街道的霞南村,隐藏在村中的小巷中,是一座很不起眼的三合院式的建筑,屋顶是瓦片,窗门已陈旧,张人亚所住的是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旧屋。张人亚的人生起步是从这里开始的。受到与同住院子的晚清秀才张晚荷老先生的启蒙教育影响,张人亚很早就会背诵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人亚16岁离开家乡到上海当学徒,在读夜校中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下,党的组织活动遭受严重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此时的张人亚已经历多岗位的斗争历练,对敌斗争经验丰富。面对这严峻险恶的形势,张人亚精心谋划,把自己珍藏的第一部党章、《共产党宣言》等一批珍贵文献秘密带到了宁波霞浦老家,托付给了父亲张爵谦保管,并嘱咐父亲:“这些东西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把这东西收好了,找个地方藏起来。这件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相信我,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出现,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实现。”  

在那个年代藏有党的文献和进步书籍是有杀头风险的。但张人亚心系党的文献的安危,一点都不曾考虑个人和家庭的安危,为了心中的革命信仰,自觉地、主动地、勇敢地守藏党的文献。如今张人亚故居的院子门口立有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与故居一条马路之隔的长山岗上,是张人亚衣冠冢的地方。我们一行拾级而上,在小路的转弯处找到张人亚的衣冠冢,这里是守藏党的文献之地。  

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为了把党的珍贵文献守藏好,不使它丢失、毁损和“遭殃”,作了精心思考,感到藏在地底下、墙砖内、炉膛中、树洞里等都不是好办法,最终巧用衣冠冢,把党的珍贵的文献用油纸包好、包密,藏进空棺,为张人亚建起了一座墓,与他早逝的妻子合葬在一起,中间写成“泉张公墓”,故意少刻了“静”字。张人亚原名张静泉,在上海因革命工作需要而改名为张人亚。对外还编了一个“不孝儿在外亡故”的故事用以遮眼。  

张爵谦巧用衣冠冢的做法是一种“苦肉计”,明明儿子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却宁愿顶着“不孝儿在外亡故”的污名。在保护党的文献面前,父子俩都彰显了独特思路和行事方式。张人亚父子两代人用心、用情、用命完好地守护了党的珍贵文献,这是两代人的智慧结晶,是两代人的接力奉献,更是两代人的无限荣光。他们守藏的既是革命的文物,也是革命的火种,更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因张人亚杳无音信,年过八旬的张爵谦自感时日无多,于1951年挖开墓穴,取出深埋地下20多年的珍贵文献,最终由三儿子张静茂把珍贵文献全部交给了上海的党组织,实现了张爵谦心愿:“共产党托我收藏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张家人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张人亚,却不知在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带病从江西瑞金赴福建长汀检查工作,途中因病殉职,生命定格在了34岁。党组织高度评价了张人亚的一生,称赞他是“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离故居不远处,位于霞浦中路210号的张人亚党章学堂是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占地5200平方米,是为讲好张人亚故事而建立的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这里完整展示了张人亚的革命历程和张人亚家族共同守护党的珍贵文献的感人事迹。  

我看着张人亚用生命守护的这本泛黄的党章,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这里,我还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张人亚保存的那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封面上的字是从左到右而写,在醒目的书名《共产党宣言》的下行标有陈望道译的字,中间是马克思的像。  

宛若一个个炫目的红色元素,串联成一道红色风景,聚焦张人亚用生命守护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其功绩和价值可谓大矣:一是文献价值。截至2022年7月,发现张人亚珍藏的文物共有64件,其中《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译本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含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无比珍贵的孤本文献。这些文物被保管在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这些文献对我们今天全面了解党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精神价值。张人亚守藏党的文献,展现出了他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彰显的是一个红色故事、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张人亚34岁的人生长度的背后是让人仰望的精神高度。三是生命价值。人的生命价值不是以生命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是取决于生命的贡献。张人亚这个与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在党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光耀人间。  

告别张人亚故乡时已近黄昏,我还看见络绎不绝的人来这里瞻仰,顿时感到张人亚用生命守护党章的事迹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今天,千百万人正在张人亚身上汲取前行的丰沛力量,他的生命和事业还在延续。  

【作者】陈光

【频道编辑】卢益飞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赵媚夏 张蓓蕾

【来源】学习时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卢益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