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而至,两城一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派驻信宜市人民医院首批专家正式上岗!

中山六院
+订阅

3月31日下午,我院派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粤西医院”)干部上岗仪式在信宜市人民医院2号楼大会议室举行。我院党委书记李汉荣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送首批派驻粤西医院的干部到岗任职。

信宜市委书记龚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海晖,副市长江立颖等领导出席仪式。信宜市卫健局党政领导班子、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全院各科室骨干代表,我院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约260人参加仪式。副市长江立颖主持仪式。

会上,信宜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海晖宣读任职文件。宣布我院副院长姚麟任粤西医院院长,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骆衍新任粤西医院常务副院长。

今年2月8日,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标志着我院与信宜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按照协议,中山六院派驻院长、常务副院长等医院管理团队,开展柔性支援,实施名师高徒工程,全面落实帮扶计划,提升综合诊疗技术服务能力。在前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院择优遴选首批优秀专家团队前往派驻。

我院副院长、粤西医院院长姚麟作任职发言。姚麟首先感谢信宜市市委、人民政府、人民医院及150万信宜百姓对我院及团队的信任;感恩信宜市人民医院1000多位员工在2022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刻,轻伤不下火线,咬牙坚守岗位,全力救治生命;感谢六院领导班子的信任及全体员工的支持。

姚麟介绍了中山六院的基本情况和粤西医院的定位、计划,他表示,粤西医院是中山六院的“一份子”,将通过一体化建设,把六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根植到粤西。最后他代表新任命干部作表态发言,将不负组织重托,认真履职尽责,团结带领全体员工为助力粤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成粤西、桂东区域医疗中心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李汉荣代表我院党政领导班子,对新任命的姚麟院长、骆衍新常务副院长等首批八位专家到岗任职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力支持粤西医院建设的信宜市委、市政府和百万信宜人民以及信宜市人民医院员工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首批派驻干部团队带着合作共建粤西、桂东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担当正式上岗,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从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引育、医院管理等方面着手,高质高效推动粤西医院取得长足发展,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信宜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她站在粤西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提高站位、知重负重、顾全大局、严于律己等要求,希望大家以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祝愿粤西医院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合作共建粤西、桂东区域医疗中心新征程中干出一番新业绩。

信宜市委书记龚庆在讲话中表示,建立紧密医联体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希望我院的派驻团队尽快适应新角色,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推动粤西医院在医教研管等领域提质增效,力争两至三年内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大病重病救治能力、四级手术能力、整体管理服务质量达到粤西地区领先水平。他希望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珍惜机遇,全力支持派驻团队开展工作。市卫健部门要优化医疗资源统筹配置,发挥粤西医院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信宜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昨日,我院也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派驻专家座谈交流会。我院院长文卫平表示,此次派出的都是科室的精兵强将,希望派驻干部们提高政治站位,秉承六院“三创三服”文化理念;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倾囊相授、互相学习,保持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一体化推进粤西医院建设工作。会上派驻干部们逐一发言,表明了建成粤西、桂东区域医疗中心的信心与决心。

中山六院派驻信宜市人民医院专家简介

姚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

副研究员,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律师

等级医院评审国家级评审员

中国医院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运营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武汉市工人先锋号获得者)领队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多次参与国家级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院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级医院评审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主持管理类省部级基金两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科研项目1项),发表多篇管理论文(包括Effects of the intermediate care unit on the oldest‑old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tudy,The interval between onset and admission predicts disease progression in COVID-19 patients,《应用成本性态分析提高医疗检查效率:以消化内镜为例》《综合运用管理手段提升手术开接台效率的实践》等)。

骆衍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获得学士、博士学位,于2009年至2013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回国,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获“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入选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与转化医学学组全国委员。

医疗专长:胃肠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规范化外科微创治疗,尤其擅长低位直肠癌的微创保肛手术、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等,每年主刀直肠癌根治手术300例以上。

陈实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一区副主任、团委书记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获得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于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Van Andel Institute 完成交换学者项目,至今主持和参与国家以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获2022年第五届“协和杯”腹腔镜胃癌手术视频大赛二等奖,2021年 “羊城青年好医生”。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医疗专长:擅长胃癌(包括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胃癌伴有腹膜转移),结直肠癌(包括遗传性结直肠癌等),胃肠道间质瘤以及各种胃肠道罕见肿瘤的手术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治疗。

胡健聪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镜外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结直肠外科、内镜外科工作10余年。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等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科学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PNAS、Endoscop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20余篇。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理事

“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学》专升本教材第二版,在线课程编者

医疗专长:胃肠道肿瘤内镜诊断与治疗,每年主刀内镜四级手术超过150台,尤其擅长胃肠早期肿瘤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切除等治疗。

张大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胰腺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范德堡大学访问学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广东省科技及广州市科技计划各一项。作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包括中科院一区7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学术任职:

广东省药学会肝胆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肝胆外科学分会脾与门脉高压学组委员

医疗专长:肝胆胰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精准治疗,擅长应用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ERCP)微创技术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胰胆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的治疗。近年专注于胆胰肿瘤微环境、肿瘤光动力学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李锦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

主治医师

2014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山医附属医院妇产科接受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具有扎实的妇产科理论知识及手术操作技能(开腹、阴式、腹腔镜、宫腔镜手术)。现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学组秘书及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其中高水平论著5篇。

医疗专长:掌握妇科常见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扎实的妇科开腹、阴式、腹腔镜及宫腔镜手术。

李思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兼)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山六院教学督导。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过敏专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症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医疗专长:临床方面长期从事儿科、新生儿危重症抢救等相关临床工作,擅长儿科消化、新生儿疾病、儿科呼吸、等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进展。

刘焕亮

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工会副主席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技术)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顾问,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四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 副主编。

研究方向: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天然产物、传统中药、海洋药物的致癌和抗肿瘤研究。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和PCT专利20余项,获得2021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医学高价值专利入库项目。

责任编辑:张源泉、唐小雨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