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 彭晓红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文慧主治医师
在ICU尽管许多重症患者手脚绵软无力,活动困难,但医生和护士仍不断鼓励患者勾勾脚,抬抬腿,动动手。
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500例/10万左右,肿瘤患者为一般人群的5倍。大部分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在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所以,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叫“沉默的杀手”!约90%的深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
一、什么是血栓?
是指在血管内不正常凝集的形成血块的疾病,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
二、血栓怎么形成的?
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②血液粘稠度增加;
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
三、那些人群容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相关因素及环境相关因素,分为强、中等、弱易患因素3个级别。
(1)强易患因素:
骨折(髋部或腿)、 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普外科大手术术后、重大创伤、脊髓损伤等;
(2)中等易患因素:
膝关节镜手术、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慢性心衰或呼衰、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治疗、中风发作、怀孕/产后、既往下肢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倾向;
(3)弱易患因素:
卧床>3天、久坐不动(如长途车或空中旅行)、年龄增长、腹腔镜手术、肥胖、静脉曲张。
如果出现疼痛、下肢肿胀、代偿性浅静脉曲张、全身反应等症状,就要警惕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了。
四、普通人生活中如何预防血栓:
勿熬夜、常饮水、控制高糖、高脂饮食、禁久立坐、适量运动。
血栓要早预防早治疗,如若发现有血栓形成了,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处理!
肢体气压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ICU作为全院防治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重点科室之一,一直在努力有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及健康宣教,及时发现VTE风险隐患,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降低VTE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气压治疗仪主要是利用气体产生的压力对肢体进行按摩的一种医疗器械,常用方法包括肢体气压治疗和中医消肿法等治疗,治疗率达95%。
而肢体气压疗法是预防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常用的物理方法,具有简单、无创的特点,可以预防以后更加严重的肺栓塞等。如果医生建议您做此项治疗,请务必根据医生意见执行。
但如果肢体重度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面积溃疡性皮疹,有出血倾向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就不太适合肢体气压疗法。
重症医学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8年,科室秉承守护生命、守护健康的医学信念,立足基层危重症救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原则,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出色、具有人文关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护队伍。科室作为综合性ICU,主要收治范围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脓毒症、休克、严重创伤、大型手术术后监护、严重中毒、需要高级生命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我科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对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各种心律失常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科室设有18张病床,两个病区,其中有负压病房1间,单间1间,开放病床16张。病区环境优雅、整洁,配备了中央空调、中央供氧、中央负压系统、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多参数中央监护仪、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设备、床旁血气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心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泵、亚低温治疗仪、排痰机、气压治疗等多需的各种先进抢救设备,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重要保障。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共有医护人员36人,分别为医生团队6人,护理团队3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中医方向硕士研究生2人。
科室开展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技术、经口/鼻气管插管技术、呼吸机治疗与监测技术、床边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PICC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静脉溶栓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等。
重症医学科是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队伍,2020年被评为广州市青年文明号集体、白云区青年文明号集体,科室医生多次获白云区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先进表彰,科室护理团队获2020年“白云区优秀护理集体”称号,开展了我院首个PICC专科护理门诊。
咨询电话:020-31210953
咨询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4:00-17:00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END
●指导专家简介 ●
彭晓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现为广东省基层药学会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院学会脑出血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脑同治学会委员,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各类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胰腺炎、重症颅脑损伤及重大手术术后监护等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注重临床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承担及参与多项省级、区级等各级科研课题,在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下午
出诊地址:1号楼四楼8号室
●作者简介 ●
李文慧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4年,擅长心血管、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危急重症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各种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擅长:重症感染、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各类休克的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的诊治、外科术后监护。精通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血液净化、床旁纤支镜的应用。
编辑 | 庄梦
复核 |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