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证明,既凝聚着执行法官的司法智慧,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殷殷期盼。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茶山法庭开出一份《信用修复证明书》,这不仅是助企纾困的有力措施,也是该法院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对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正向激励的“第一案”。
巧执行为企业预留和解空间
“喂,法官,你们快来现场看看吧,被执行人正在搬机器!”2022年底的一天,东莞第一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突然接到申请人电话,随后,执行局和茶山法庭第一时间组织干警兵分两路前往现场。
干警们在现场发现,被执行人东莞弘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停产,现场一片狼藉,一些机器设备已经搬到了货车上。面对现场的情况,执行干警一方面对被执行人的机器设备等财产进行详细的清点与查封,另一方面找到被执行人老板杨某,向其了解情况。
“现在生意不好做,我们公司的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个厂房目前的租金太贵了,公司很难负担,现在我们是准备搬到一个租金便宜点的地方,但是申请人不愿意,一直在阻止。”杨某反映道。
面对被执行人的合理诉求,茶山法庭执行干警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一方面做通申请人思想工作,一方面配合被执行人变更查封财产的保管地点,允许其在不转移所有权且承担保管责任的情况下继续生产,确保被执行人企业能正常经营。
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的复苏,被执行人老板杨某多次向执行干警表达了企业订单较充足,好好经营是可以还债的,但如果评估拍卖机器设备,企业就只能倒闭了。茶山法庭执行法官董泽告诉记者,考虑到被执行人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其主动还款的意愿,法庭在对被执行人机器设备等重要财产采取处置变价措施前,赋予了企业一定的履行宽限期,为企业筹措资金、执行和解等预留出空间。
促守信为企业解除受限困境
此外,为了助力中小微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渡过难关,茶山法庭多次组织申请人和被执行人进行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也从濒临倒闭到逐渐恢复生机,重回经营正轨。
“企业失信要惩戒,企业守信则要激励和修复。对于这类愿意积极弥补过错,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企业,法庭应该帮助它们重塑信用。”董泽说。
于是,在征得申请人同意且被执行人出具承诺书的情况下,茶山法庭第一时间屏蔽了被执行人的执行信息,并在3月3日向被执行人东莞弘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为该企业擦去“信用污点”,消除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融资信贷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卸下包袱,重塑社会信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司法力量不可或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依法依规用好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出《信用修复证明书》,激励企业诚信经营,以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项目审批、金融借贷、招标投标等方面修复信用,进一步强化‘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营商环境导向,护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董泽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