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运通达:靠铺路打破国外垄断的道路“黑马”

南方⁺ 记者

00:48

华运通达:靠铺路打破国外垄断的道路“黑马”|顺德高新一线

沥青,是人们最熟悉的路面材料,但大概没多少人了解,这背后是满满的技术含量。

港珠澳大桥,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巅峰之作,大桥人工岛通道的沥青路面摊铺工程,是由一家叫华运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承担,仅用了10个小时完成。

一个城市的机场周边道路,体现着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机场附近的道路,同样由华运通达铺设,同样应用的还有澳门亚马喇前地、广澳高速、天河CBD等300多个大型项目。

短短四年时间,超3000万平方米的实施面积,华运通达就是一匹行业“黑马”;而在“铺路”中“掘金”,靠的就是其研发的高性能沥青材料和超薄路面技术,一举填补国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那么这家位于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的企业,怎样实现行业中的异军突起?

“精美面粉”为世界道路打开新格局

“我们的核心产品,打个最通俗的比方,就是精美的面粉。”

这是华运通达创始人虞将苗对其高性能沥青材料的解释:生产出好的原材料,再揉成“花卷”“馒头”“包子”,自然也不会差。

而这个“面粉”揉成的成品,简单总结有三个特点,一是薄,二是质量好,三是成型快。

有多薄?一般来说,道路沥青磨耗层常规实施厚度为4厘米,华运通达却实现了仅6毫米极限厚度,耗费的资源也大幅减少。华运通达提供的数据,与传统沥青产品相比,华运通达产品节省65%的人工、35%的机械租赁成本,还有60%的沥青及75%的石料。

而这一薄度尤其在同步摊铺上优势明显,“当公路需要二次维修时,一般的沥青摊铺因为存在较大厚度,可能要相应对道路两侧的护栏、人行横道进行抬升,而我们直接加固的方案就不需要再动其他附属设施了。”虞将苗说。

华运通达的核心产品高性能改性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引领行业。

这就面临第二个问题,这么薄如何保证质量?“在业界,大家都认为沥青越厚越耐用,但我们敢于在行业率先提出5年质保。”虞将苗说,一般传统沥青的寿命在3—4年,而华运通达产品的寿命普遍在8—10年,因此敢看提5年质保,底气就在于质量。

据介绍,华运通达材料成型后的路面具有远超常规沥青路面的抗裂、抗渗、抗滑和降噪性能,最关键是耐用。

上海延安路,一段工整的沥青地面,是全球首次进行1厘米级别热拌磨耗层大规模应用,就是由华运通达负责。2016年10月进行摊铺后,至今过去7年,“还未出现质量问题。”虞将苗说,在2018年和2020年,这一项目分别拿下了中国市政的质量金奖和上海公路协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仅质量好,施工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港珠澳大桥通往人工岛的沥青路,原本计划两个星期的项目时间,华运通达最后只用了10个小时就完成3万平方米的铺装。

图为华运通达参与的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通道。

华运通达内部有一组比对的数据,在世界道路技术中,德国主流的“沥青碎石玛蹄脂”和美国主流的“开级配磨耗层”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研发,厚度达到4cm级别;法国的“超薄磨耗层”实现了2cm级别,但也是20世纪90年代技术。而如今华运通达的“高韧超薄磨耗层”厚度仅为1cm,“成为全球主流磨耗层体系中的引领型技术”正是华运通达的目标。

“隐形冠军”未来五年冲刺10亿营收

2018年,成立不到四年,华运通达营收已破亿元。这是一项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线”的高新技术产品。

 华运通达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虞将苗是华南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从学生时期就投身于道路技术研发当中。

2018~2022四年间,华运通达已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等诸多荣誉。目前整个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0%,2022年R&D占批投入达到6%。

在人们一般的认识中,制造业发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华运通达的发展,为制造业打开新的思路。

数据显示,2018年,华运通达成立第一年,就创造超3000万元营收,一年之后,数字变成1个亿。利润也在大幅增长,在2020年的净利润已超1000万元,2021年的净利润比2020年增长约70%。

如今,华运通达的营收每年保持10%以上增长率。根据华运通达此前的调研,其产品在国内产品占有率达到80%,是绝对的“隐形冠军”。虞将苗曾提出,下一个五年,计划将华运通达的营业额做到10个亿。

对于未来市场的前景,华运通达充满信心。虞将苗曾说过,“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偏远山区,每个人都有享受到好路的权利。”因此对于华运通达来说,不仅要致力于成为高性能沥青材料和超薄路面技术的行业引领者,更希望能为改善道路作出更多贡献。

新的一年,华运通达的目标,就包括了“出海”,让中国的道路科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从佛高区顺德园内研发起家,华运通达也对这里的营商环境很是满意。“在我们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越来越多技术人员都选择将家安在顺德。”相信以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将有更多优秀技术得以落地,形成更高效的产业生态圈。

【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视频】张艳青

【图片】企业供图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