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7日-4月2日
是“中国麻醉周”
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或者身边人
麻醉后乱说蠢话的趣事
网友:你可真行
图源知乎日报,答主桃桃
图源知乎日报,答主朴三叶
图源知乎日报,答主无核荔枝
有人却对此表示担心
全麻手术会让人变傻吗?
对此,科普君只想说
你们对麻醉的误解
真的太深了!
01
麻醉手术后
为什么会胡言乱语?
麻醉手术后胡言乱语的症状被称为术后谵(zhān)妄,也称为“日落症候群”或“ICU症候群”,是一种急性发作且病程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谵妄的表现有哪些
1、定向障碍:语言或行为表现为分不清时间地点或周围其他人身份。
2、行为异常:患者行为与其所处场合和(或)本人身份不相称,如试图拽拉导管或衣服;企图下床或相似行为。
3、交流障碍:患者言语交流与其所处场合和(或)本人身份不相称,如语无伦次,胡言乱语,缄默或不能交流。
4、幻觉或错觉:看到或听到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所视事物变形。
5、精神运动迟缓:反应迟钝,无或少有自发活动或言语;如当轻推患者时,反应延迟或不能唤醒。
术后谵妄一般在外科手术结束之后的3~5天内出现,持续时间短,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天。
其发生常伴随患者预后不良,术后当患者出现谵妄症状时,需要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02
手术时
麻醉医生会对你做什么?
临床上有这样一句话,“手术医师是在治病,麻醉医师是在保命”,说的正是麻醉的重要性。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千万人次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但绝大多数人对麻醉知之甚少。
术前
评估风险、制定麻醉方案
手术前一天,麻醉医生会到病房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访视,询问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饮食起居习惯、既往慢性病史、手术及用药史、药物食物过敏史等。
此外,医生还会关注患者是否对麻醉药物存在过敏或抵抗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相对安全的个性化麻醉方案。
术前访视过程中,若对患者身体状况存在疑义,或其他部位疾病未治愈、病情不稳定以致严重增加麻醉手术风险的情况下,麻醉医生有权叫停手术并提出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方案。
术中
密切监测体征、应对特发状况
手术期间,当患者经由麻醉药物的引导进入梦乡后,麻醉医生的工作并非就此结束。麻醉医生会严格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与记录,合理评估患者身体状态。
调整麻醉深度
这个阶段,麻醉医生首先会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基础身体指标,同时根据当前的手术部位及出血情况,对麻醉深度进行动态调整。
处理突发状况
在非全麻期间,当患者受到麻醉药物影响而出现自主呼吸暂停时,麻醉医生将及时引导患者进行气道的建立,使用相关设备实现患者体内呼吸系统功能的合理维持,以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有效降低血氧供给不足的发生率。
对于出现大出血、血压异常波动以及心律失常等突发情况的患者,麻醉医生会及时采用相应干预方式,帮患者尽快稳定生命体征,确保顺利度过手术阶段。
术后
唤醒患者、帮助镇痛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与其他医护一同将患者送回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医生会对患者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与分析,同时唤醒患者。
当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后,麻醉医生会询问患者感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康复要点。此外,医生会利用相关药物帮助患者镇痛,以更好地应对术后出现的剧烈疼痛。
03
全麻VS局麻
哪个更好?
1
局麻和全麻,有什么区别?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也称局麻,指的是将局麻药应用于患者身体的某个局部,使该局部疼痛刺激的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滞。
麻醉时病人有意识、可以自主呼吸,但会有恐惧感,也会因为手术中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感到不适。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即全麻,是指麻醉药物经由呼吸道吸入、静脉等方法进入患者体内,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使患者进入意识消失并无疼痛感觉的一种功能抑制状态。
全麻更舒适、无恐惧感,但全麻药物作用到的器官更多。一个冷知识:一般全麻手术时人是没有呼吸的,确切来说,是不会自主呼吸的。(少部分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的全麻手术除外,如: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
麻醉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应用到多种药物,主要包括:
局部麻醉药
可以使被注射部位的局部神经被暂时麻醉,但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
全身麻醉药
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两类。应用这类药以后,人的意识是消失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睡了一觉”。
麻醉镇痛药
主要为减轻因疼痛而致恐惧紧张和不安情绪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及非阿片类镇痛药。
骨骼肌松弛药物
简称“肌松药”,主要用于手术时需要肌肉松弛或控制呼吸的情况。
麻醉辅助用药
在围术期应用,起辅助作用。
2
选局麻还是全麻?听医生的!
局麻比全麻的药量更少,对身体影响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当然,全麻也有自己的优点。全麻下可以完成任何手术,没有绝对的应用禁忌。一般这些情况会用到全麻手术——
患者无法配合
术前精神高度紧张
年纪较小的孩子或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手术
需要抢救的危重症患者
手术比较大型
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循环波动剧烈手术
腹腔镜手术
时间长、需要特殊体位等患者清醒时难以耐受的手术
局麻没法进行
手术部位特殊,局麻条件下难以开展的手术,如头面部手术
存在局麻禁忌
局麻方法失败或效果不佳
所以,全麻和局麻不存在哪种更好。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方式,还是需要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情况和诉求来综合判断。一句话,听医生的。
04
麻醉会让人变傻吗?
这些麻醉知识一定要了解
老话说“是药三分毒”,不少人认为麻醉会影响大脑。
事实上,现在所采用的全身麻醉药均为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并不会对记忆力产生长远的影响。
1
小孩和老人选择全麻,会有影响吗?
孩子在发育期,老人在衰退期,两者都是特殊的群体,处理时会格外重视。
对于小孩来说,如果病情不会影响患儿发育,医生会推迟不需即刻进行的手术,比如等到患儿三四岁以上再做手术。
对65岁以上老年人,麻醉医生会根据其全身情况,更精准地拿捏药物和麻醉时间,保证体征的平稳。大样本临床试验并没有发现麻醉与记忆力下降有关。
2
无痛分娩、剖宫产会影响胎儿大脑吗?
在无痛分娩或剖宫产时,最常用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也就是“半麻”。
这种麻醉方式是将麻药打到硬膜外腔,不是打进血液里,药物不会通过血液进入胎盘,所以不会对胎儿有影响。
图源:“知麻糖”微信公众号
3
为什么全麻术后两小时内不可以入睡?
全麻的实施需要使用各种麻醉药物,麻醉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并发症,如躁动、低血压、低氧血症、误吸等,尤其是麻醉肌松药物的残余,会引起患者咳嗽无力,使气道分泌物不能咳出而蓄积在肺部,引起细菌感染,增加了肺部并发症的几率,甚至导致咽喉部肌肉无力从而引起呼吸道阻塞, 并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
4
全麻手术中人没有呼吸,会憋死吗?
在全麻手术时,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整个身体处于一种“休眠”状态,而其中一种麻醉药——肌松药,会让你全身肌肉都被迫“停止营业”。这种情况下,你不止全身动弹不得,就连呼吸,也给整不会了。
这个时候,麻醉医生就很重要了,他们就是负责“保命”的人。呼吸功能管理是麻醉医生的重要职责,也是他们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一般在全麻手术前,麻醉医生注射完麻醉药物后,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你建立一条“输氧通道”,然后连接麻醉机,再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身体情况,在呼吸机上调整好合理的呼吸参数。说白了,就是靠专业设备帮你进行“人工呼吸”。
术后等到麻醉药效过了,自主呼吸会自然恢复,当自主呼吸能满足机体的氧供需要时,麻醉医生就会帮你拔除通气工具。
05
麻醉前后注意事项
手术有大小,而麻醉无大小。需要麻醉手术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戒烟
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如进行全麻手术,建议先戒烟一个月,非全麻择期手术也需戒烟两周。充分戒烟有助减少麻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
调整用药
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患者,术前应详细告知主管医师和麻醉医师。
禁食
手术麻醉前,患者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要禁食禁饮。如果手术等待时间长,护士会为患者输少量液体以维持机体需要。
保持正确体位
全麻患者术后未清醒时,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者,患者术后平卧6~8小时,以防术后头痛。颈、胸、腹部手术后,多采取半坐或半卧位。
若有不适及时告知
手术后应注意休息,饮食上逐渐加强营养。患者清醒后有任何不适,均需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切勿擅自处置。
其实麻醉离我们并不遥远
只有了解相关知识
在接受治疗前才
才不会晕头转向一头雾水
快把这些知识告诉身边人
以备不时之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