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监管在行动②| 转发扩散!警惕食用河豚鱼、误食蓝环章鱼引发食物中毒

广东市场监管
+订阅

天天315,以315之名,守护你的365天!为切实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推出#天天315·监管在行动#栏目,增强消费者科学消费、依法维权的能力,增强经营者提升商品服务质量、履行消费维权主体责任的意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河豚鱼、蓝环章鱼

均含有致命河豚毒素

食用会引发食物中毒

严重的情况下会致人死亡

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

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河豚鱼

学名河鲀,因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中毒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河豚鱼虽然含有剧毒

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喜欢

自行捕捞、自行加工食用

或委托餐饮服务单位加工食用

因此每年都会发生此类食物中毒事件

近年来,为防控河豚鱼中毒事故,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原国家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地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加工经营。根据有关文件,养殖河豚鱼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加工并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加工企业的河鲀应当来源于农业部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河豚鱼加工产品应当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基地及加工企业名称和备案号、加工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检验合格信息等。河豚鱼加工产品应使用统一式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养殖河豚鱼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鱼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

食品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销售加工的河鲀加工产品须为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加工并检验合格,并须查验及留存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及相关票证。

因此,市面上能买到的

合法养殖可供食用的河豚鱼

都不是活鱼

而是宰杀后的鱼皮或鱼肉制品

且所有上市流通的河豚鱼外包装上

均有可追溯的二维码

广大消费者切记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或河豚鱼制品。

食品经营者售卖河鲀活鱼、野生河豚鱼及其制品,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鱼,均为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蓝环章鱼

隶属于章鱼科,俗称蓝圈章鱼,豹纹章鱼,广泛分布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体表为黄褐色,通常生活在海边,因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蓝环章鱼本身并不分泌毒素,它的毒素一般由其寄生唾液腺和肌肉中的河豚毒素(TTX)引起,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

食品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不得销售、不得加工来源不明的水产品。

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对于来历不明、不常见的水产品,不捕捞、不购买、不食用,避免误食引发食物中毒。

特别提示

✍ 一是留心食物中毒表征,一旦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可疑食物;

✍ 二是及时举报投诉,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45”“12315”。

-END-

——————————————————

素材来源:食品经营处

编辑整理:广东市场监管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