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钟到香港!顺德港复航,为湾区融合提速

南方⁺ 记者

时别三年,那个熟悉的港口又响起了鸣笛声。3月30日,顺德客运港(简称:顺德港)开出首趟航班,搭载着两百多名旅客,驶向香港。

买票、安检、登船,走完通关流程不到十分钟。上船,下船,不到两小时就抵达香港中心区。一直以来,顺德港航班因其方便、快捷,成为许多佛山、顺德市民前往香港首选的交通方式。

顺德港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一直饰演着区域重要交通枢纽的角色。今年,顺德提出要打造最畅交通运输,积极对接湾区交通。顺德港复航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复航首日,大厅内,两百多名旅客正排队检票。白桦 摄

十分钟通关,两小时抵达香港中心区

“还是熟悉的感觉!”开航首日,杨志华和妻子一早就来到顺德港,打算乘坐首趟船班,去香港探望好友。

48岁的杨志华是广西人,来顺德已经十几年。疫情前,因为工作原因,他每个月都要去香港四五次,在顺德港坐船则是他首选的出行方式,“坐船直接就能到香港中心区,非常方便。”

顺德客运港是目前佛山市唯一的水上跨境客运口岸,旅客可以从港口直接坐船到达位于香港油尖旺区的中港城,用时不到两小时。

如今,随着佛山三号线和二号线的开通,市民可以直接乘坐地铁到广州南站,然后搭广深港高铁抵达香港西九龙站,实现全程轨道交通无缝连接。

但不少人仍然喜欢通过渡轮这种传统的交通方式,往返顺港两地,谭振维正是其中一位。他表示,十多年来,都是从顺德港乘船去香港,“坐船不用转线,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还能欣赏沿途海上风光”。

2020年1月,受疫情影响,顺德客运港宣布停航。时隔三年多,顺德港终于重新投入营运。为了做好复航前准备,顺德区政府组织区国资局、区交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全方位开展船舶检测、人员调度、优化通关流程等工作,保证顺利复航。

通关首日,现场人潮涌动。客运港和边检部门加派人手,在现场协助旅客办理通关手续。根据当前规定,出入境旅客需要完成健康申报,谭振维表示:“本来以为程序变多了,时间会更长,没想到通关才不到十分钟”。

复航当天,客运港安排了钰珠号“打头阵”。钰珠号是新一代的全碳纤双体高速客轮,能够提供270个座位,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航行体验。

据悉,复航初期,顺德港先设置每天两出两进的常规航班,合计四个班次,相比疫情前,数量减少了一半。但顺德港客运部副经理区繁表示,未来,港口会因应旅客未来的实际需要考虑增加航班,充分满足两地旅客的基本往来需求。

深度“嵌入”湾区,助力湾区融合发展

时隔三年多,钰珠湖号从顺德港出发,经过德胜河,沿着洪奇沥水道,穿过珠江口,进入香港水域,最后抵达中港城码头。据悉,疫情前,这条航线每天都要来回八趟,至今共运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

顺德与香港一衣带水、血脉相连,早在百余年前就往来密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定居港澳的顺德乡亲约有30万人。

香港和顺德,一处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一处是制造业重镇。从20世纪90年代港人回乡办厂潮,到顺德企业去香港融资,再到今天大批香港青年扎根顺德,实现创业梦想。一直以来,顺德与香港都保持着活跃的人员、经贸往来。

顺德客运港。顺德边检站 供图

在顺德与香港风雨同舟、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顺德客运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顺德客运港成立于1987年,原址在容奇港。1998年1月,顺德斥资1.8亿元在德胜河畔建成现代化的顺德客运港。2003年后,随着经济发展以及自由行政策的实施,人们通过顺德港往来香港的次数和频率均逐渐增多,顺德客运港也成为珠三角地区首个开通夜航的港口。2007年,顺德客运港年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大关。

2021年2月,广东发布《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将顺德港的发展定位提升至更高层级。

方案提出,要形成顺德港组团和容桂组团,依托顺德客运港、顺德新港货运港强化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带动人、物、财等要素顺畅流动和集聚,形成“双港领航,双团联动”的空间格局。同时,计划建设顺德港站,成为佛山地铁3号线的“南大门”,打造“港铁联合客运”交通节点。

如今,顺德港不仅是两地居民通行的重要交通方式,还是顺德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湾区建设的重要接口。

今年的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最畅交通运输,积极对接湾区交通,并用好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平台,实现领军人才荟萃、技能人才充沛。顺德港的重启将推动顺港两地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白桦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