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下亲人骨灰掩盖一层黄土献上一束鲜花思念写满松树
今日,韶关市2023年先人骨灰集体树葬活动在韶关市南华纪念园举行,活动中家属们将125位逝者的骨灰深埋于树下,骨灰与树木融为一体,让生命在绿色中永恒。本次活动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武江区民政局主办,韶关市殡仪馆、韶关市南华纪念园、 韶关市百善孝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协办和承办。
活动现场。
上午10时,在完成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后,逝者亲属们手捧骨灰坛,在现场志愿者的引导下缓步到树葬区。“爸爸,我们将您安葬在树下,请安息吧。”逝者亲属们将骨灰倒入可降解布袋里,并安放在树下的“福位”中,让逝者最终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树葬活动是我市推动绿色节地生态殡葬,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文明丧葬新风的重要途径。”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朱忠亮表示,2002年以来,我市坚持推行树葬这种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今年正是推广“让生命在绿色中永恒”绿色殡葬活动的第20个年头,通过开展树葬活动,广大市民对骨灰树葬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逝者亲属们将骨灰倒入可降解布袋里,并安放在树下的“福位”中。
据统计,目前全市(包含各县市区)先后安放树葬骨灰2356个。“20年来,在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我市节地生态安葬率从不足5%,已上升到现在的62.3%,完全实现了省、市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市民政局副局长黄燕斌告诉记者,今年是我市实行“乙类乙管”相关措施后首次举办树葬活动,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活动人员向逝者默哀。
近年来,韶关市民政局按照生态文明创建要求,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促进殡葬事业向着绿色、环保、生态方向健康发展,我市殡葬移风易俗成效逐步显现,树葬等绿色低碳安葬方式渐入人心,而“回归自然”的绿色殡葬方式渐成殡葬文明的新风向标。市民政局向全市民众呼吁,积极参与节地生态安葬,推行丧事简办,文明低碳祭扫,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建设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勇于转变观念、破旧风俗、立新风尚,为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做出表率。
文/图: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政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