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为何建水上,忠义乡牌坊有何涵义?佛山这段历史话你知

南方+

市民游客很快就可以在汾江河畔,体会到岭南文脉轴线起点“汾流古渡”的风情啦!3月30日,在汾江河边人民桥西侧,作为“汾流古渡”佛山古镇历史景观重要节点的正埠码头场景复原项目动工,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码头之上、一条马路之隔的“敕赐忠义乡”大型牌坊也在今天正式揭开面纱,不远处的水上关帝庙同样于今天重启开放,附近的琼花会馆也有望在粤剧华光诞期间与市民群众见面。

这些地标不仅曾是佛山古镇的历史遗迹所在,更是佛山千年文脉商脉的精神坐标。来体验“汾流古渡”风情,追忆佛山古镇千年文脉商脉,这些故事不妨看看。

水上关帝庙3月30日重启开放。

水上关帝庙3月30日重启开放。

关帝庙为何要建在水上?

“关帝庙建于水上,全国仅此一例。”佛山文史专家梁国澄介绍说,水上关帝庙仅佛山独有。

究其原因,汾流古渡处在三江汇流,原向北河道口处暗藏石坝,对过往船艇常常酿成灾难,古称“白马扬波”。1651年起,佛山镇民众炸平了石坝,并在文昌沙转角位面向西面的汾江上游,建了这座小型庙宇,供奉用于路冲挡刹的关帝,以保货船出入平安。

1830年,由当时的豆油行出资扩建关帝庙,并兼用作豆油行行业会馆。当时,佛山镇内共存11座关帝庙,佛山镇前铺后居的商家,对武财神关公的崇拜,可谓达到顶峰。

佛山水上关帝庙在1975年被毁,2016年复建完成,疫情防控期间关闭后,今天迎来重新开放。今天上午的汾江河上,十支醒狮队伍、一艘传统龙舟分别从水路、陆路前来参与水上关帝庙开门仪式,现场送祈福牌、派烧猪,好不热闹。水上关帝庙重新开放后,计划一年将进行24场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龙狮、龙舟等丰富的表演活动。

水上关帝庙3月30日重启开放。

水上关帝庙3月30日重启开放。

“在道光年间出版的《佛山街畧》一书中,曾对关帝巡游有着生动的描述。当年汾流古渡百舸如鲫,敬奉武财神,海内外佛山老字号、商界红人方阵在八音锣鼓柜相随下,求永安,求公正,求锦华,求升平。”梁国澄认为,佛山民众建水上关帝庙,祈愿佛山古镇地方经济平安发展,与今天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脉相承。

“忠义”里蕴含深刻的人文内涵

今天正式揭幕的忠义乡牌坊,别具历史价值和独特人文内涵。乾隆《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敕赐忠义乡在汾水正埠”,而祖庙圣域牌坊位置在后,可见其在佛山的重要历史地位。忠义乡牌坊于1930年被毁,具体形制不详。现在的样式是参照清同治年间所绘的佛山八景之汾流古渡中的忠义乡牌坊重建的。

文史专家介绍说,“忠义”二字对于佛山来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明清十七佛山社会和经济得到多元化发展,秉忠蹈义、刚正廉清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商人从业经商讲究“存忠义、去市心”,商业日趋繁荣,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佛山成为与北京、苏州、汉口齐名的“天下四大聚”之一,而忠义乡牌坊也逐渐成为当时佛山的重要门户标志。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相关阅读

汾流古渡将重现!禅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