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年,家住东城区的林女士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原因在于前夫王某经常通过短信、上门等方式频繁恐吓、威胁、跟踪、辱骂她及她的家人。但这些日子,林女士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近日,前夫王某因多次违反法院发出的人身保护令,被予以15天的司法拘留,此刻正在看守所接受拘留处罚。
· 离婚后持续五年遭骚扰·
林女士与王某于2018年就已离婚。但离婚后,王某认为自己理应得到足够经济补偿,于是多年来不断骚扰林女士及她的家人,让本就患有癫痫病的林女士精神和心理状态更加不好,每日担惊受怕,不苦不堪言。
今年1月,经朋友建议,林女士向东莞第一法院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法院的家事解纷团队收到申请材料后,开启绿色通道、快速立案,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
法院经审查后认为,林女士和王某已经离婚,不再是彼此的家庭成员;但王某的行为已经对林女士构成了现实危险。
因此,在今年1月3日,东莞第一法院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王某进入林女士居住的两处房屋及附近50米区域,禁止王某骚扰、跟踪、接触、恐吓、威胁、辱骂林女士及其近亲属和同住家庭成员。
然而生活上的平静仅仅维持了5天,王某就再次频繁进行骚扰恐吓、威胁、跟踪、辱骂···
林女士生活再次陷入恐惧,精神高度紧张,几次差点旧病复发,为摆脱王某的纠缠,2月20日,林女士向东莞第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
了解到案情紧急后,东莞第一法院快速反应,开启绿色快执通道,联动形成“人民法院—村民委员会—派出所”三方联动的工作模式,执行法官刘伟华提前介入审查研判案情,制定执行方案。
立案后,林女士又反映王某于2月24日再到其住所骚扰她
前夫被罚款后仍进行骚扰
法院决定予以司法拘留
事态严重,东莞第一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刘伟华果断向王某发出传票,要求其2月27日到场问话。然而问话当日,王某始终态度嚣张、拒不承认错误。执行人员当即对其训诫,并对其采取罚款1000元的强制措施,警告其再次违反人身保护令的严肃后果。
谁知罚款并没有“打消”他骚扰前妻的念头,当天晚上,王某就再次前往林女士住处破口大骂;林女士立即再次向法院求助。因王某经法院训诫罚款仍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行为已严重危害林女士的人身安全、严重妨碍执行,东莞第一法院遂于3月3日对被王某采取司法拘留十五天的措施。
多部门联动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这一规定明确了即使双方当事人已离婚或分手,但若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仍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东莞第一法院家事解纷团队负责人杨小可:“过去非家庭成员之间受到骚扰的情况在法律实践中时常发生,但由于当事人会以侵犯人格权为由起诉,诉讼时间长且不能立即制止相关骚扰行为,效果反而不如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更好。”
“玉兰家园”反家暴社工现场疏导
同时,为有效化解矛盾,东莞第一法院执行局探索引入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机制,联动市妇联“玉兰家园”反家暴社工到法院,为林女士缓解心理创伤,为王某矫治心理和行为偏差,从根源上防范暴力事件复发。
东莞第一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刘伟华:“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面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另外,建议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的信息网络,由村(居)委会派专门人员作为信息员,深入妇女日常生活,及时掌握妇女的情况,给予积极引导,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
为构建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东莞第一法院还加强联动当地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员会、市妇联等部门,探索通过专案专档、“慧眼”系统、分级预警等方式精准跟踪、实时监控,协同构建快速接警、出警、救助、取证、通报、回访、心理健康疏导等合作机制,多方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禁令义务,平复双方当事人纠纷。
近三年来,东莞第一法院坚持依法、及时、有效保护受害人原则,共签发人身保护令15份,并构建快速执行、重拳惩戒、多方联动执行机制,筑牢反暴法律盾牌,为保障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全力保驾护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