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澳车北上,珠海如何抓住首站经济风口?

南方日报 南方+

港珠澳大桥“热”起来了。

3月以来,港珠澳大桥车流涌动。每天,成百上千的澳门居民乘坐澳门单牌车入粤经商、就业、探亲和旅游。

空前热闹的大桥背后,一项关键的政策起了作用。2023年第一天,“澳车北上”政策正式落地施行,成功预约后的澳门私家车即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时至今日,“入粤”澳门单牌车通关数量已突破5.5万辆次。

“澳车北上”,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更是国家支持澳门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次重要创新。最新消息显示,“澳车北上”落地之后,经港珠澳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的“港车北上”也在加快推进。

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珠海将全面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完善配套、优化服务,让更多“港车”“澳车”通过珠海连接更广阔的空间。

这是珠海发展的新机遇。作为从港澳前往内地的第一站,珠海最先迎接巨大的人、车、物流量,但也最先需要消化与之伴随的不便。珠海能否抓住风口,将“首站优势”转化为“首站经济”?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风口

港澳居民加速进入内地

2022年,澳门青年王少毅来到珠海创办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让澳门商家可以通过平台将产品销往内地。今年公司正式开始面向市场,已经积累了超8万名用户。王少毅介绍,公司团队中很多成员居住在澳门,在创业初期,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内地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当时,很多澳门人士因为没有粤澳两地车牌,到内地并不方便。两地牌要满足投资纳税等条件才可申请,门槛较高。王少毅的团队每次去内地,只能走路过关或者开澳门单牌车到横琴,然后换成公司购置的内地牌照车辆去市区,“很麻烦”。

“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王少毅已经可以每天都开车往返珠海和澳门,“通关更便利了,我们的团队可以更快捷地往返粤澳两地,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他说。

澳门通往内地的堵点一旦被疏通,越来越多像王少毅这样的澳门企业家将加速涌往内地。国家移民管理局珠海边检总站曾预计,长期将有8万多名澳门居民享受该政策红利。

南方日报记者从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了解到,自2023年1月1日“澳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入粤”澳门单牌车数量快速上升,通关数量已于近日突破5.5万辆次。

这个记录还在加速刷新。3月18、19日,仅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就达10万人次,刷新了3年来的最高纪录。特别是19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单日查验澳门单牌车数量突破3000辆次,刷新政策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

从更广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来看,“澳车北上”代表着大湾区进一步互联互通的趋势。

“港车北上”也在路上。香港特区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此前撰文称,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的详细安排预计2023年内实施,45万私家车车主和乘客将受惠。

而在3月20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按下加速键。下一步,海关将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加强设施的“硬联通”和合作的“软联通”。在三个方面发力,助力粤港澳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其中,在促通关便利方面,将加强三地海关监管互认,积极推进“跨境一锁”,推动“澳车北上”落地,之后的“港车北上”也加快推进。深化AEO互认和“单一窗口”合作,推动贸易数据联通,探索实施“一单两报”。优化简易通关模式,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服务

设施和制度衔接仍需提升

随着粤港澳通关便利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港澳居民将可以更便捷地来往于三地之间。但这也对珠海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考验:作为港澳居民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内地的第一站,珠海如何更好地承接即将到来的巨大客流?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曾言,“澳车北上”政策将为澳门居民生活创造新的空间,有利于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可见“澳车北上”的内涵,不仅是让澳门居民在通关时畅通无阻,也是为了消除其到达内地生活时的阻碍。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许多澳门单牌车主驾车进入内地后还会遇到一些不便。

“到内地逛商场的时候,停车场识别不了澳门车牌,不能缴费停车。”

“我刚回国的时候连共享充电宝都借不了,因为港澳人士用的是回乡证,有些政务我们不能线上办理,有些服务也用不了。”

“我们很愿意到珠海消费,因为珠海具有较好的会展和旅游业基础,且内地物价相比澳门更加实惠。所以希望单牌车在内地停留的时间能长一些。”

随着越来越多澳门人士进入内地,由于两地设施、规则等不衔接而导致的不便也加速暴露出来。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就在调研中发现,“澳车北上”与“横琴单牌车”政策系统不衔接、澳车车牌在粤方高速公路及停车场识别和支付困难等问题仍使两地间车辆往来不甚便利。

对此,他建议应尽快完善粤方高速公路及停车场支付系统设置,使“澳车北上”车牌能被识别,或参考“两地牌”的做法,允许“澳车北上”车辆在车身上同时悬挂两地区车牌号码;同时,扩大澳门居民申请内地高速ETC无感支付的通道,便捷“澳车北上”车主采用非现金的方式支付车辆过站收费,及缴纳广东省内有ETC卡支付停车场的费用。

“珠海如果能把握并准确地回应澳门企业家进入内地之后的生活需求和投资需求,就能给珠海的发展创造新机会。”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福涛认为。

近年来,珠海在推动珠澳民生深度合作方面颇具成效。相关资料显示,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后,珠海全市新增港澳资企业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18.5万人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增长50.6%(总数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8.2%(总数5.3万人)。此外,珠海还开通了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入选中国年度改革案例。

在此基础上,随着将来港澳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如何为港澳人士提供更友好的生活和投资环境,珠海的做法也将为其他内地城市提供观察样本和参考经验。

转化

寻求产业差异性和互补性

珠海已经站上了“澳车北上”政策的风口,但风往哪个方向吹?对珠海而言,风向更取决于抉择而非预判。

“很多旅游城市的人员流动也非常频繁。但这种流动是季节性的,且游客的行为属于消费型而非生产型,所以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很有限。”王福涛说,“创造条件吸引澳门企业家过来投资、合作、研发,才能够有效利用人流,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如何将人员的流动转化为生产要素的配置?王福涛建议,珠海要抓住风口,发展“首站经济”,必须要为合作建立条件或者提供服务,“而产业互补性和营商环境,就是两地建立合作最重要的两个条件。”

近年来,澳门一直在探索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除旅游等传统产业外,积极布局高新科技、大健康、现代金融、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行业。在这些领域中,珠海有着不错的基础。

以会展行业为例。近日,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期间,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再次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国际会展中心”。珠澳两地会展业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开发互补性旅游产品,采取“一会两地”“一展两地”“珠澳合办”等方式共同培育品牌会展。

事实上,这种合作模式早已在澳门与珠海间探索推进。去年中国航展举行期间,澳门就举办了“澳门国际航天高峰论坛”,通过同一主题的“一展”在珠海、“一会”在澳门模式,实现了双方相对优势的结合。

据澳门特别行政区会展发展委员会委员、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理事长潘耀荣透露,接下来珠澳会展业可以加强联动,通过“一会展两地”“巡回办展办会”等形式加强合作,携手举办更多优质品牌展览项目,联手竞投更多国展项目在珠澳两地举行。

今年,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也将正式投入使用,这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的滨海会议会展新空间,也将为培育珠澳两地会展品牌IP提供新载体,赋予更大的动能。

“两地之间是否有产业上的合作机会,还需要考虑两地是否存在着经济和城市功能上的互补,珠海要利用‘澳车北上’发展首站经济,就要突出和澳门的互补性和差异性。”王福涛介绍。

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居于全国行业前列、珠三角第二位,已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150多家,且拥有6家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中半协集成电路设计协会数据显示,珠海市2022年集成电路设计业年收入118.2亿元。而澳门在跨国贸易等方面独具优势,有利于集成电路相关产品获得国际认可,两地存在极大的合作空间。

此外,随着珠海工业基础不断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吸引点。《珠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大旅游等服务经济,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珠海智能家电、通用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催生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加快制造业服务化。

除产业配置外,营商环境也是促成两地合作的重要条件。王福涛认为,区域之间的发展本身是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竞争。“就跟开车一样,我们更喜欢找不堵的路,虽然绕一点,但可能效率更高。”他认为,珠海要想抓住“首站经济”的风口,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相对而言较其他地区要更高,让企业的交易成本更低,利润率更高。

根据《珠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珠海即将出台一系列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建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机制;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拓展“粤系列”应用,丰富“扫码亮证”“一证通办”等应用场景;深化高频“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此外,2023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珠海将联合澳门争取中国—葡语国家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中心落地,推动成立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强化珠澳口岸的交通组织、基础设施衔接,推出更多“珠澳通”服务。

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及相应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澳珠极点建设也将踏上新的快车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沿着互联互通之路不断迈出坚实新步伐,助力香港、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张紫微

【统筹】沈梦怡

【策划】吴志远

【摄影】关铭荣

编辑 文秋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