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后“管理真空”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我市一些学校和乡村志愿服务站点积极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用爱和陪伴为小区孩子们打造的“第二课堂”。
乡村“四点半”课堂“童”享课后时光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惠城区汝湖镇仍图村头村的儿童服务站,只见桌椅、收纳柜、文具、图书等设施一应俱全,墙上还悬挂着不少手工作品,充满了温馨感。
汝湖镇仍图村头村的儿童服务站“四点半”课堂,让乡村孩子“童”享课后时光。
到了下午5时许,孩子们纷纷走进村头村儿童服务站,自觉地拿出书本,安静地做起了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举起小手,一旁的志愿者老师则走上前来,给他们辅导。
在村尾村小学读三年级的李诗琪就是其中一个孩子,她告诉记者,每天放学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村头村儿童服务站,写作业、看书,到了周末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手工、学画画等,收获了很多快乐。
受益人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说起村里儿童服务站开展的四点半课堂,仍图村村居民黄彩虹忍不住夸赞道:“自从有了‘四点半课堂’,孩子们在一起看书写字、独立完成作业,还有志愿者耐心辅导,我们家长很放心,也不用操心孩子放学后没人管了。”在享受服务站点提供便利的同时,黄彩虹也主动加入服务站点的志愿服务队,把孩子送来学习的同时,协助志愿者老师维持课堂秩序。
汝湖镇仍图村头村的儿童服务站“四点半”课堂,让乡村孩子“童”享课后时光
仍图村头村儿童服务站负责人林小清告诉记者,村头村儿童服务站自2019年以来,每周二至周五都会开设“四点半课堂”,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写作业的场所,同时进行作业辅导,孩子们完成后可以自由选择课外阅读或棋牌游戏等活动。到了周末,服务站还不定期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安全自护教育、创意手工坊、亲子活动、户外拓展活动和社会心理支持等活动,给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环境,同时也让出门在外拼搏的父母亲不再放心不下留守在家的孩子们。
据统计,村头村儿童服务站从2019年开展至今,共累计开展961多场活动,受益儿童累计达16029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累计1358人次,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学校“四点半”课堂 为家长排忧解难
针对孩子放学接送、陪伴成为困扰广大家长的突出问题,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也开展“四点半”课后服务,为下午不能在放学时间准时接孩子的家长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服务。
近日,记者来到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只见放学后的校园依旧一片喧腾,学生们根据自身爱好参加唱歌、绘画、跳舞、书法、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走进学校合唱团课室,一群孩子们伴随着钢琴声和音乐老师的节拍,欢乐地唱起了歌。学生们满脸的开心与自信,也让授课老师欣慰不已。
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开设的免费四点半课堂之音乐合唱团,得到很多孩子们的喜欢。
小学三年级学生任小萌是该校合唱团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就喜欢唱歌,在没参加合唱团之前,因为胆小害羞,从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唱,“自从参加学校合唱团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自信起来,敢大声说话和唱歌了。”任小萌高兴地说。
二年级学生刘司臣也表示,每天放学后他可以留在学校写作业看书,比过去更充实更快乐,通过参加学校合唱团学活动,也收获了自信,交到了很多朋友。
胡琼丹是该校音乐老师,每天放学后她都主动留下来,用自己所学指导孩子们唱歌,“虽然平时下班时间会晚一点,但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进步,脸上露出的自信和笑容,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的。”胡琼丹说。
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开设的免费四点半课堂之音乐合唱团,得到很多孩子们的喜欢。
“自从学校开展‘四点半’课堂以来,我们一直参加这个活动,孩子不仅可以在学校自觉完成作业,还能学到课外知识,提升技能,作为家长也不用每天为了及时接孩子发愁。”说起学校开设的“四点半”课堂,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家长任恩江点赞说。
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办公室主任刘东开介绍,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第七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2020年9月开始开办招生教学,截至目前共有近1750名学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有温度的教育,学校从2021年开始便开办‘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种类多样的课程,孩子们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刘东开表示,自从学校开设四点半课堂之后,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孩子们不仅在课余时间可以参与更多更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解决了家长没时间接、无人照看的‘四点半’难题,帮家长填补了看护空档期。
来源:惠州头条app(记者骆国红 周晨),转载请注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