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游被“割腰子”?别在这个时候才重视肾脏!

广东科普
+订阅

近期

有关“泰国旅游安全性”的话题

被频繁送上热搜

“泰国旅行割腰子”“人口贩卖”

“人体器官贩卖”等传言引发关注

出去旅游真的会被“割腰子”吗

这也太吓人吧!

01

假的!

“腰子”哪有这么好割!

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永双强调:“肾脏移植无论从整体流程、取肾过程还是运输上来说,都有其极其严格的规范和流程。综合来看,通过非正规渠道移植肾脏,不仅违法而且污染失败风险极高。”

肾脏移植手术需要多位外科医生配合 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脏移植手术需要多位外科医生配合  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似“割腰子”的传言由来已久。在不同的版本故事中,往往是把人迷晕,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摘下一颗肾,只留下被害人身上的血迹和刚缝合的伤口。

肖永双指出:肾脏移植前患者要进行基础配型和各项风险评估,明确患者与供体肾之间是否存在不相容的情况,只有二者的相似度够高,移植的成功率才会提高,这个过程叫做“配型”;其次,手术需要在无菌环境下,由3-4个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一起操作,并需要麻醉护理医师的密切配合。术后被摘取器官要在无菌环境下辅以专用器官保存液、冰块等进行贮存。同时,被摘除的健康肾脏器官冷缺血时间原则不超过24小时。

这对医疗水平和医疗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并非在野外或者其他场所就能轻易完成的。

此外,对于传言中提到的不知不觉肾脏被摘除只留下了身上的一个口子的说法,肖永双表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经历过肾脏摘除手术的人,术后至少会有明显的痛感等反应,不存在毫无知觉的情况。”

02

人们对肾脏的关心

真的太少了

“割腰子”的谣言,让肾脏这一沉默的器官,重新回归大家的视野。肾脏和其他器官不太一样,疾病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不像心脏会疼痛,肺脏会表现出咳嗽,等到真的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已达1.32亿。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2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已达10%左右,但由于认识不足,仅有12.5%的患者知道自己患病。

一旦早期肾脏病没有得到持续治疗与有效控制,发展到终末期尿毒症阶段,只能面临每周定期的透析或者换肾。关注肾脏健康,是大家不容忽视的问题。

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肾脏

肾脏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脏的外形似蚕豆状。每个肾脏重120~150克,长10~12厘米,比我们的拳头稍长。

肾脏是血液过滤器、人体的净化工厂,它每天要将人体血液过滤数百次。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机构,用显微镜看,肾小球由很多很细的毛细血管组成。用电镜看这些毛细血管,上面有许多孔洞,就像筛网一样。

肾脏一般每天处理1500升血液,经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约为150升,99%的原尿被重新吸收入血,只有1%实在不能利用了,才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它的“工作量”真的很大

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身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泄,以保持体内不蓄积毒素。

此外,肾脏负责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酸碱平衡,是除了呼吸系统之外另一个维持身体酸碱平衡的脏器。

它还兼具内分泌功能,可分泌肾素、前列腺素等调节血压的激素;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分泌活性维生素D3,调节血钙、血磷平衡。

因此,肾脏受损会导致排泄能力障碍,除了不能充分排除体内毒素外,还会影响水分排泄,产生水肿。

肾脏一旦受损,就会影响酸碱代谢,产生酸中毒。肾脏的内分泌障碍会导致高血压,以及钙、磷、钾等多种离子的异常。

如何判断肾脏是否健康?

筛查肾脏是否健康的方法并不复杂。大家可以对血和尿液进行检测,了解肾脏情况。

通过抽血检测血肌酐,再根据计算公式得到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肾功能的方法。抽血检测项目中的胱抑素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也是一个反映肾功能的指标。

尿液的检查是发现肾脏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糖等尿液指标的异常。

此外,肾脏B超检查也必不可少,可以用来了解肾脏结构改变。

03

肾病并非无迹可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章俊教授表示,很多肾脏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不明显,有些症状还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很容易被忽视,得不到及时治疗。

慢性肾病六大预警信号

16岁的小欧因一段时间莫名地胃口差、疲劳乏力,去医院检查,发现血肌酐等指标严重超标,进一步做肾脏B超,最终确诊为“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期)”。

正值青春年华的小欧,从此却要接受一辈子的透析或换肾。

不少患者像小欧一样首次就诊时,就已经是尿毒症了。尽管如此,有些肾脏病早期还是有一些迹象,一定要多加留意。

1、 眼睑、颜面、下肢水肿,严重时会出现双侧大腿、小腿、脚踝、腰部水肿,一按一个坑。

2、尿液泡沫增多、颜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起夜次数增多。

3、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劳乏力、腰痛。

4、血压升高要多留个心眼,特别是年轻人。

5、呼气带尿味、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脚麻木、嗜睡、反应迟钝等。

以上这些症状都有可能表现在慢性肾脏病中,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应当及早去医院就诊,通过相关化验检查明确诊断。

需警惕的九大高危人群

章俊教授表示,定期体检是发现慢性肾脏病最有效的方法,相关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肾超声检查等。

有以下情况的高危人群,应该提前关注肾衰竭的早期信号:

1、有肾脏病家族史;

2、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

3、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4、长期服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生素类等);

5、高蛋白饮食人群;

6、吸烟人群;

7、单肾人群;

8、65岁以上老年人;

9、病毒性肝炎患者。

04

护肾是重中之重

大家该如何爱护自己的肾脏呢?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0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充足饮水后,尿液对尿路的冲刷可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极度的缺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可能导致肾脏的急性损伤。

◆ 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并不推荐饮用。

◆ 有尿意的时候应及时排尿,憋尿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 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钠盐的摄入。

◆ 戒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避免药物滥用等,均是保护肾脏必不可少的措施。

02定期检查

肾脏正常的人至少一年进行1次全面的肾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病变。

03积极治疗基础病

有些疾病特别容易损伤肾脏,导致继发性肾脏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过度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是预防肾脏受累的最重要手段,而血压达标、血糖平稳、体重适宜、疾病得到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肾脏病的发生。

如果已经发现肾脏疾病,不要恐慌。大多数的肾病是可控可治的。

判断疾病的程度和原因

此时,只靠前文提到的肾脏疾病筛查指标已经远远不够了。

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肾穿刺活检、肾脏CT或核磁共振,甚至做基因诊断等多种检查,综合判断。只有明确病因,治疗措施才更加精准。

预防感染

炎症是诱发和加重肾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该预防感染。

如果存在慢性感染,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更应该积极处理。

注意饮食

其实,肾脏病患者的饮食要求是根据疾病的程度和种类各有不同的。

低盐是肾脏病患者基本的饮食要求,有助于控制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要保证优质蛋白饮食且限制每日摄入蛋白质的总量。

遵医嘱治疗

肾脏病很多是慢性迁延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要坚持遵医嘱治疗,不随意停药,也不要盲目相信、使用疗效并不确定的偏方。

沉默又勤劳的肾脏

担负起健康身体的重担

不要因为它的“沉默”而忽视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

爱护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