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2022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乘客平均满意度92.63%,服务保障能力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维持较高水平,1号线、3号线、3号线北延段在运营服务关键指标上获得满分,各线路客运强度不均衡。
评价主要对各线路的“乘客满意度”“服务保障能力”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三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运营单位加减分以及线网规模系数调整,确定“运营单位”和“城市线网”得分。最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得分1006.85分。
受评的18条线路中(不含广佛线、2022年新开通段、3号线北延段,知识城线作为独立线路受评),有17条(段)线路评价得分超过900分。
以“体检”促提升,广州将根据评价结果改善地铁出行服务质量。
乘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车站通风及温度是乘客关注的重点。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广州地铁将对线网客流量最大的,3、5号线进行通风空调系统节能升级改造,提升车站制冷能力,提升搭乘舒适度。同时,启动新一轮既有线智能客服中心改造工作,提升乘客自助服务效率。
随着客流的迅速恢复,广州地铁也计划进一步增加3、5、8、21号线及广佛线高峰上线列车,优化知识城线镇龙站列车折返方式,更好地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乘客满意度
平均满意度92.63%
所有受评线路的“乘客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77.88分(满分300分),相对满意度为92.63%,维持在较高水平。各受评线路中,80%以上的线路乘客满意度超过90%。其中,4号线、7号线、9号线、海珠有轨电车线等4条线乘客满意度超过95%。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乘客对“列车运行准时”“无乞讨卖艺、散发小广告等行为”“购检票方便快捷”“无障碍和人性化设施完备、运行良好”等方面比较满意,上述指标在各条线路调查中的满意度普遍较高。“换乘方便快捷性”“候车乘车秩序”“列车运行平稳性与噪声”“车站通风与温度”则为本年度乘客满意度评价中得分相对较低的指标。
服务保障能力
整体线路维持高分
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受评各线路在进出站、问询、购检票、候车、乘车和基础保障等环节的服务保障能力总体较好,与往年得分相当。
专家组认为,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完善、标准明确,设施设备功能齐全、运行良好,各服务环节规范有序、保障到位,能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同时,针对本次评价中发现个别指标存在问题,专家组提出,应进一步完善车站标志标识设置、加强车站和车厢卫生环境现场管理力度等方面建议。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
3条线满分,各线路客运强度不均衡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结果总体表现优良,所有受评线路平均为378.68分(满分400分)。其中,1号线、3号线、3号线北延段均为满分。
在具体指标上,各线路的“列车运行图兑现率” “列车正点率”及“进出站闸机可靠度”均达到99.9%以上。“列车服务可靠度”均超过30万列公里/次以上,“列车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均低于0.1次/万列公里,大部分运营关键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较低的线路主要为近年新开通线路、外围区线路及有轨电车,由于线路尚处于客流培育期,且受疫情期间客运量下降影响,“客运强度”指标得分不高。尤其是作为中低运量运输的有轨电车,因客流量较小,影响“客运强度”和“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两项指标得分,导致线路得分相对低于地铁线路。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郑慧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