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瑞集团:一个“80后”大湾区制造企业的工业4.0探索

南方+ 记者

/

50岁那年,港商李远发决定在深圳之外再寻找一个城市建设生产基地,考察了多个城市后,2006年选择在惠州大亚湾经济开发区建设嘉瑞科技园。巧合的是,嘉瑞科技园所在的村庄,正是李远发父母出生的地方,他们几十年前为躲避日军侵略前往香港。

李远发1956年在香港出生,1980年在香港创办第一家压铸厂,1986年跨过深圳河到深圳建厂,带领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如今,从惠州南高铁车站出发,向南开车约20分钟即可达到嘉瑞科技园。正是在这个科技园中,“80后”企业嘉瑞携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下称“生产力局”)探索工业4.0。

嘉瑞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家获得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的企业,也是截至目前最快获得此认证的企业。获得该认证,代表企业可以实时生成、提供运作数据和信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大湾区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认可工业4.0专家及大湾区顾问单铭贤近日告诉笔者,在完成前期评审后,嘉瑞2017年6月正式启动工业4.0,只用15个月就成功转型。

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远发近日接受笔者采访表示:“我们会继续推行工业4.0,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营运效率,更快响应客户需求。”

李远发在嘉瑞智能工厂。

嘉瑞“时光长廊”中两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行走在嘉瑞的展厅,仿佛穿过一个制造业的“时光长廊”。

嘉瑞创办早期以生产时装配件、电风扇配件为主,曾生产锌合金皮带扣、人工首饰、锁胆壳,后生产随身听、音箱、掌上电脑(PDA)、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外壳,近年还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电控壳体等。

在嘉瑞展厅内不同年代的产品间,两张关于生产力局的照片引人瞩目。创办于1967年的生产力局和创办于1980年的嘉瑞集团,40多年来携手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1年,创业不久的李远发参加了生产力局举办的锌压铸-进料系统设计讲习班并获得证书。

第一张关于生产力局的照片来自1981年。那一年,25岁的李远发创业不久,参加了生产力局举办的锌压铸-进料系统设计讲习班并获得证书。当时,生产力局正在推广锌合金压铸技术,邀请来自5个国家的专家介绍有关技术同分享经验,并组织不同的工作坊和海外考察活动,让李远发与同行们有机会到海外企业观摩学习。

李远发清楚地记得,1990年代跟随生产力局到日本、德国参观考察,一方面觉得震撼,但同时也觉得高科技的设备离自己有些遥远——80年代末,深圳工厂的一个员工每天工资只要5元人民币,即使不包食宿也很容易招工,与此同时,海外客户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采购高科技设备需要的资金与人工投入相比巨大,而且必要性并未凸显。

不过,由于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以及与生产力局、大学、其它科研院所等长期交流、合作,李远发并没有忽视创新的重要性,一边不断推动工厂转型升级和自动化,一边与香港和内地的大学、科研院所进行镁合金的研发和创新。

同样在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支持压铸行业发展镁合金应用新技术,嘉瑞开始镁合金压铸技术的研发,成为香港第一家引进德国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的企业,并在1999年规模化生产掌上电脑(PDA)外壳,成为香港第一家实现镁合金压铸规模化生产的企业。2005年,嘉瑞获得笔记本电脑知名品牌客户青睐,迅速成长为全球主要镁合金笔记本儿壳体生产商之一。

进军镁合金研发、不断推动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是嘉瑞发展过程中颇有远见的两个决定。嘉瑞一边不断推动工厂转型升级和自动化,一边与香港和内地知名大学合作进行镁合金的研发和创新。早在2000年,嘉瑞已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产力局等合作,开发先进的模具应用技术、锌铝镁压铸技术、锌铝镁材料改善、锌铝镁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技术等,并取得显著成绩。

嘉瑞在2006年初便成立研发中心中央实验室,在生产力局等机构的支持下,该实验室2008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获得ISO/IEC17025国际检测和实验室校准认证,是专门从事镁合金、铝合金、锌合金等金属、塑胶部件在材料、化学、物理、机械性能、表面处理以及环保等领域检测服务的专业机构。嘉瑞也成为香港第一个在压铸业拥有测试与检测实验室的企业。

2018年10月,嘉瑞集团子公司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获得生产力局及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颁发的“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证书。

第二张照片则来自2018年。2016年,嘉瑞与生产力局、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工业4.0专家进行“工业4.0的创新管理及技术评审”,提出嘉瑞集团推动工业4.0的详细路线图和具体执行方案,并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嘉瑞工业4.0工作, 2018年10月正式获得生产力局及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颁发的“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证书。

据悉,自2017年6月启动工业4.0工作,嘉瑞15个月内成功进行了数码转型,纯利提升高达39.8%。

李远发说:“生产力局除了专注于科研外,也积极引入新技术,比如会经常举办不同的工作坊、海外考察活动,让我们一班同行有机会到海外企业观摩学习。毕竟,单靠个别公司或组织要请到海外企业的代表同专家来给我们做分享并不容易,而生产力局作为法定机构,可以帮助整个行业举办这种活动。可以说,生产力局在推动香港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制造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工业4.0如何改变制造工厂?

嘉瑞惠州智能工厂一角。

如今,嘉瑞集团的生产基地分布在深圳、惠州、芜湖、苏州等地,涉及镁合金、铝合金、锌合金压铸业及注塑业。走进惠州嘉瑞科技园的若干厂房之一,笔者发现厂房内安装了不少摄像头、传感器,自动上下料机器人与加工中心协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自行工作,将打磨好的笔记本外壳通过传送带徐徐送出。

与此同时,生产线上的数据正在汇聚到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嘉瑞的管理人员可实时了解公司不同生产环节的营运数据,比如某个产品的良率、不良率、出货量,以及打磨机器人、注塑机的实时状态等。

嘉瑞集团设有营运数据中心,可以实时生成、提供运作数据和信息。

据李远发介绍,由于嘉瑞集团长期以来注重科技创新,并从2016年向智能制造迈进,即使近几年受到疫情冲击,但公司的营业额依然稳定,2021年的营业额较2020年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员工数量却从高峰期的6000人左右缩减至3000人左右。

事实上,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招工容易、费用低廉的情况相比,近年来,制造业中一些工作环境不佳的岗位已经不易招到合适的工人,甚至一万多元的月薪都招聘不到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工人。在此情况下,“机器代人”成为更多工厂的选择。

不过,单铭贤指出,工业4.0不是自动化,不是购买自动化生产线或传感器等设备,而是企业及供应链的智能化。

单铭贤从1994年开始频繁往返于香港与珠三角城市之间,从1997年开始作为顾问与嘉瑞集团展开合作,多年来对珠三角地区企业的需求与面临的挑战颇有了解。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少企业管理层近年对工业4.0的认知有明显提升,已经认识到工业4.0主要是通过数据自动化,即在价值链上收集大量数据,这将有利于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工业4.0的精要是利用实时数据、感应器和互联网连接起价值链上的人、物和机器,实现多向的沟通和协调,令生产和业务流程更精益和快捷。”

2013年起,生产力局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工业4.0(i4.0),双方共同制定了“i4.0成熟度及认可计划”,以支持各行业在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下逐步向工业4.0迈进。

什么是“i4.0成熟度及认可计划”?单铭贤以嘉瑞集团为例介绍,嘉瑞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实施工业4.0的基础设施,成熟度等级为“0i”,但设备的数据还不能实时获得;2018年,嘉瑞获得“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证书,代表它可以实时生成、提供运作数据和信息;嘉瑞未来将实现的“2i”则要能通过分析、汇总所有可用的数据及信息,建立运作流程的认知与见解。

至于更高阶段的“3i”成熟度,要求企业能融合信息系统及物理系统以实现分散决策,广泛运用流动辅助系统及人机/机器协作;最高的级别“4i”成熟度,意味着产品、服务及运作流程在整个价值链中能自我优化、自我组织及自我控制。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25个行业的100多家企业拿到推行工业4.0的相关认证,其中既有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以东莞、惠州、深圳等地的企业居多。”单铭贤表示,截至目前,生产力局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已经成功开发了汽车零部件、塑胶、电子、金属等25个针对特定行业的i4.0实施方法,用于升级大湾区的OBM、ODM和OEM制造商,以获得各类商业价值。

湾区企业可用“合适的投入”迈向工业4.0,把握香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黄金机遇

2022年底,《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发布,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被列为四大发展方向之一。新型工业化强调以信息化带动,通过创意及创新、智能及数字化、高技术含量、未来技能等元素实现,并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特点是在实现工业增值及经济长远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新型工业化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型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产品个性化需求。通过工业4.0技术,降低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同时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

生产力局作为香港创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同时也是香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促成者、推动者,推动相关发展经验丰富。据悉,生产力局将双管齐下地全力支持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同时继续配合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如食品加工、钟表、建筑业等,创优增值。

作为领先的科研机构,生产力局一直通过先进技术及创新方案协助企业设计及建立智能生产线,服务提供由可行性研究、工厂布局、智能生产线设计及调试以至配对资助的“一条龙”支持服务,助力传统工业通过创新科技实现升级转型,加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生产力局指出,新型工业化发展适用于香港及内地企业,尤其是有意通过工业4.0、智能制造及先进制造发展新型业务及转型,并同时能应用环保生态技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生产力局也将继续从技术支持、善用政府资助及培育人才三方面,协助政府和业界实现新型工业化。

以工业4.0为例,大湾区的企业如果希望推行工业4.0,是否一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

在单铭贤看来,企业可以用“合适的投入”迈向工业4.0,此前使用的旧设备未必要全部更换,而是可以“聪明”地投入,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数据自动化。

他告诉笔者,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大量智能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这些企业探索工业4.0有基础,不需要太大投入。另外,大湾区在智能制造上已形成优势,整体上也有技术供应链配合,是发展工业4.0的好地方,有计划探索工业4.0的企业可以就近获得高性价比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据他介绍,2021年,生产力局与香港大学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在香港最有潜力可以通过i4.0智能化概念来设立或实现升级的行业。多年来,生产力局为行业提供i4.0技术和培训,特别是在食品、健康、绿色、纺织和建筑等行业。

单铭贤提醒,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迈向工业4.0,尤其是一些企业在使用传统办法无法提升时,可以优先考虑工业4.0。当企业负责人考虑探索工业4.0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购买一堆新设备,而是抛掉旧的认知,通过推行工业4.0的权威机构获取正确的信息,加深对工业4.0的理解,综合考虑公司的业务策略和市场趋势,再制定适合自身的步骤逐步迈向工业4.0。

相关专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大湾区

【撰文】马芳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史青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