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前行,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板块,如何为亚洲和全世界更好地实现和平、安全以及稳定作出贡献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3月25日至26日,亚青论坛(全称“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希望。当亚洲31国近400位优秀青年相聚时,这股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力量会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与市场
本月,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频频露面。10日,中国、沙特、伊朗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特、伊朗恢复双方外交并重开使馆、互派大使,两个中东大国在北京“握手言和”;21日,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强调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26日,中国与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是打造互利共赢型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区域和平稳定合作发展、共同繁荣的关键。”老挝国会副主席、和平与团结委员会主席宋玛•奔舍那注意到中国在维系区域和平与发展中的努力与实力,“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代表亚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努力参与调解区域乃至世界重大问题与纠纷。截至目前,中国针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人类共同繁荣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十分契合亚洲地区的发展需求与整体走向。”
事实上,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正在通过多种渠道被更多国家认知。
“过去我们通过西方的棱镜理解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意识到,时代变化带来认识方式的变化,社交媒体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包括外部认识理解中国的方式,“人类的历史不应当由西方超级大国主宰,我们自己的遗产和知识积累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在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
思维方式变化带来国家意识的觉醒,谋求自立自强、寻求合作共赢日益成为各国共识。
老挝青年联盟秘书长、老挝和平与团结委员会副主席莫内塞•劳莫阿松在发言中表示,亚洲地区拥有璀璨多样的文明,各国间和谐共处、团结友好,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合作机制,携手应对各项挑战与困难,共同谋求发展。
“亚洲拥有丰富的人力以及自然资源,近年来亚洲地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亚洲在推动全球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莫内塞 •劳莫阿松看来,亚洲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中国。
中国拥有庞大的资本、人力、科技资源,同时能建立起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良好合作机制,“中国已经成为了互利共赢型合作关系的核心。”
在推动亚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切实地让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发展机遇。
“去年,‘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的建设总量达到了25亿美元。倡议能创造附加值,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福利和减轻贫困等。”印度尼西亚国会对华友好小组主席普特丽·阿内塔·科马鲁丁在论坛上表示,印尼正在朝着实现2045年愿景努力,核心是将印尼建设成为一个公平繁荣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经济体,这一愿景得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支撑。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菲律宾上好佳集团(中国)董事长施学理将公司业务拓展至10个国家,“除了深耕东南亚市场外,我们也到了南非、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推出‘一带一路’倡议等各种举措,积极向世界分享市场和资本。”施学理认为,尽管当前全球仍然面对很多新的挑战,但中国政府坚定推进这些发展项目和倡议的做法表明,开放、协作和包容在这一时期变得尤为重要。“我们更需要找到保持合作和巩固关系的方法,从而传递出有关韧性和希望的信息。”
合作共赢抵御不确定性挑战
时代发展与国际环境变化,让全球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越秀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总裁卢荣将此概括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观的“三个重构”。
“首先是中美脱钩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过去的市场在WTO全球框架下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现在在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重构,进而重塑整个产业体系。”卢荣说,其次是绿色双碳引发产业链的重构,“绿色双碳不仅仅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个承诺,实际上它带来的是能源结构的重构,而能源结构的重构也必将带来产业链的重构。”
此外,在更宏观层面,社会撕裂也带来价值观的重构,从过去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走向注重生态文明时代。“这两年不管是投资还是企业,关于ESG、关于能源投资的声音越来越多。现在大家更关注制造、关注硬科技,都来自于这种价值观重构之后对投资带来的变化。”卢荣表示。
变化之中暗藏风险,也带来机遇,谋求合作共同抵御风险成为各国青年共识。
“时代呼唤更大的格局与胸怀,呼唤更好的方式与机制。”金融领域,贝克资本董事长兼CEO、阿波罗股份投资俱乐部创始理事长张克提出,应建立联审联投下的跨机构联合投资机制,形成良性协作生态,“同行冤家论貌似有理、实则偏狭,常易导致投资机构之间相互侵蚀、彼此内卷。”
投资是从感性走向理性,最后又回归感性的过程。国际商业实践证明,“联审联投下的跨机构联合投资机制”更利于让共同理性更大限度地施以主导,让回归感性这一最终步骤看得更清、走得更稳、行得更远。“滴水难为海、独木难成林,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唯有协作共赢才能紧跟脉搏、获得发展。”张克说。
聚焦时下科技热点ChatGPT人工智能,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聚焦于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发展机遇。“2022年底ChatGPT人工智能程序实现了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历史性的跨越,彻底打破以往固有观念,特别是对未来商业范式产生重大影响。”姚志强认为,面对时代机遇更需合作共赢,“要抓好人工智能机遇,需要合力,最好是通过联盟或是共赢的方式往前推,推动行业更快发展。”
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更加深了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
“今天亚洲的青年精英们能站在这里,也说明我们人类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无论是经济、国家间的关系,还是世界的安全,人才的交流和货物的流通是保证。”他提醒,“在未来,社会仍然会面临不确定事件的挑战,只有构建全局性的社会意识,社会各界充分团结,才能构建起一个有韧性的社会。”
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印尼Etana生物科技公司总裁内森·蒂尔塔纳表示,印尼目前在医疗设备以及医药产品方面有非常大的缺口,虽然政府给予了生物医药企业很强的支持力度,但是还需要在高端技术、高端制造方面投入更多,这需要更多来自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亚洲心脏病学会副主席米斯巴胡同样深有体会。他于2010年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获得了心血管专业的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的医疗机构工作。
米斯巴胡表示,不管是医疗设备还是药物研发,每个月他都能看到来自中国创新成果的新闻报道,“比如一种用于开胸手术的新型医疗设备,在中国大概有5到6家大公司都能生产这款设备,它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每年大概有4000个心脏移植手术是在这款设备的支持下得以实现的,中国高端的医疗设备技术创新帮助挽救了许多心脏病患者。”
青年推动亚洲和平发展繁荣
世界的未来握在青年人手中。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所做,影响着人类命运的发展方向。
“青年既是和平发展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建设者。”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呼吁当今青年要有前瞻的目光、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自强的心态,“应看到全球经济发展中心向亚洲转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看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趋势,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在链接世界交流合作中的独特角色。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四面,这样就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实际上,活跃在各个舞台上的青年,已经自觉担负起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亚洲、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责任。
他们是科创的中坚力量。
“目前广汽集团的员工人数超过了10万人,青年占比已经超过了66%。我们打造了45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引进海外青年超过600人,平均年龄为33岁。”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正计划着,“到2025年研发团队突破6400人,其中以青年为绝对主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专项科技人才将会超过3000人。”
在他看来,未来汽车产业将成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庞大生态系统,需要青年突破原有边界,既要有整车硬件理念,也要学会市场运营。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要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新动力。
他们是国家友谊的维系者。
“在赛场上我与其他各国运动员是竞争对手,但在赛场下我们是很好的好朋友。”为梦想奋战过三届冬奥会的奥运冠军武大靖将竞技场上的友谊延续到场下,“他们多次邀请我在比赛之余去他们国家看一看走一走,我也邀请他们来我们中国吃烧烤,看看中国各方面发展,用体育精神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他们是文化交流的传播者。
“在世界各个角落,每个国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舞蹈传统文化。我希望全世界的舞蹈舞者们和艺术家们都能用你们的形体,属于你们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各自国家最优秀的文化瑰宝。”国家一级演员、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主要演员孟庆旸致力于以舞蹈向全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因多元而丰富,艺术因理解而欣赏,人类因和谐而共生。”
“网络上充斥了很多片面且失真信息,文化的力量、年轻人的力量能够减少偏见和误解,加强交流将带来更多正能量。”作为定居南京的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一直希望将真实的中国传达给世界,“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以真实的故事展现真实的中国和日本。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也想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纪录片,介绍中国和日本文化,展现其魅力。”
他们决定了人类文明走向何方。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速度很重要,但方向更为重要,亚青论坛秘书长刘海江表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乃至未来几百年,人类的科技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此时,更需要人类把握住自身文明的发展方向。只有坚守人文内核,人类才不会在高速的科技发展中迷失自我。”
“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发展民生,共同减少贫富差距,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将国家利益竞争控制在良性的底线之内。这是所有国家和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正是当代青年的必要担当。”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郑慧梓 王一晴 任燚
【摄影】梁钜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