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的学弟学妹突然开始跟你抱怨自己浑身酸痛,别担心,他大概率不是病了,而是刚经历了一场“军训式旅游”。
一天拿下十个景点、开学刚一个月就刷完一百多条to do list,微信步数永远第一。
在全网打工人的羡慕嫉妒恨下,大学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重生之我是特种兵》大戏。
在深圳,一位高效率旅游的大学生,因为没赶上车缩在了海底捞的包间里过夜,还上了热搜。
郑州某校园里,突然惊现一批神秘的“螃蟹大军”。
好好的平地,都得拄着根登山杖才能勉强维持直立行走。
▲来源:@婷婷呀
宿舍楼里,更是有一堆女大生,两条腿都打不了一个弯,一瘸一拐地艰难下楼。
知道的是在赶早八,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补钙广告。
其他“玩瘸了的后遗症”,包括但不限于:头晕眼花、鼻塞乏力、急性荨麻疹,一整个行动缓慢。
每个大学生变成拄拐螃蟹之前,也都曾是精力旺盛的“特种兵”。
一个多月前,一条“大学生坐54小时硬座去拉萨”的新闻,打响了军训式旅游的第一枪。
“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
新疆大叔慷慨激昂的口号就像一声号角,点燃了全国大学生们那颗本已按捺不住的出游之心。
伴随着BGM里许巍的那首《蓝莲花》,他们背起背包、穿上运动鞋,揣了几千块钱就跑去西藏,他们下定决心:“被冬天辜负的,都要在这个春天夺回来!”
那时期,整个布达拉宫的上空,仿佛都飘着一股子及时行乐的气息。
就像是打开了欲望之匣,如果你感受过一次远方山海的召唤,就无法再忍受一秒寝室木板床190cm的狭长。
这些年轻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周末,他们决定一天掰成五天用。“高效率”三个字,成了当代大学生旅游的关键词。
在网上,一场经典的“高效率旅游”是这样的:
刚给朋友过完生日、坐八小时硬座、爬六个半小时泰山看日出、下山就继续逛、五点半骑着摩托去网红夜市……最后坐11个小时的火车出现在早八的校园、准时参加九点的体测。
▲来源:@嗨嗨鸡肋
凭借魔鬼式的紧凑安排,直接将本就激烈的军训式旅游,一键快进到了更为激进的模式——“特种兵的周末”,又名《如果生命还剩下最后24小时我会干什么》。
视频里,最后出现的“体测”俩字,看得几十万网友都两眼一黑......
评论区里留下了此起彼伏的问候,“姐妹现在还好吗?”
当事人自己却云淡风轻,回应称只是因为失恋。末了还不忘补上一句:“而且我体测全过了,确实不是很累。”
谁能想到,在很多人对大学生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被爸妈连哄带骂揪起来看日出;多走几步路就戴上了痛苦面具宛如遭受绞刑;与其多打卡几个景点,不如在酒店床上多睡几小时的佛系出游时,最新一批的大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军训式旅游的精髓》,自己“鸡”自己。
▲曾经的大学生出游。
比如,周五最后一节专业课点名后火速冲向车站,坐上一趟“青春硬座”抵达陌生的城市。
▲来源:@嗷嗷对
“来都来了,身体能抵达的地方,绝不能让眼睛有遗憾”成了他们坚定不移的宗旨。
曾经,被歪果友人戏称为“daka”的闪游式旅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前往最多的景点,是爸妈的专属。
但现在,一个20岁的大学生会骄傲地告诉你,他三天两晚晚睡早起,玩完了整个北京。
过去,那种被“躺平式旅游”爱好者们视作不够松弛、走马观花,无法体会地域文化的打卡式玩法,也被这届大学生大剌剌地宣布:
“不好意思,我就是开学一个月,已经玩完了北京沈阳长沙大理。”
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要命”,对他们来说却是“续命”。
在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的辗转反侧之间,感受多巴胺疯狂分泌带来的快乐。
大学生能在有限时间玩无限景点,不是因为有时间转换器,而是靠对自身体力毫不留情的压榨。
“生前何必睡,死后自长眠”这种高考前拿来打鸡血的口号,成为凌晨的闹钟叮铃铃响起时自我激励的真理。
于是,这几天,你会看到凌晨两点的天安门,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来看升旗的大学生。
▲来源:@是小小皖
虽然很困,但无所谓,我在最前排~
在环球影城迎接完花车的晚上,他们一个个累倒在椅子上,睡得四仰八叉。
但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大学生们永远活力四射。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是他们当之无愧的热门“军训基地”。
平时爬六楼都嫌累的大学生们,开年以来居然一个个兴冲冲地要去夜爬泰山。
在那里,你会看到一个《特种兵式大学生的两副面孔》:
上学时的我:不洗头、不化妆、挎着一个帆布包,打着呵欠在去早八的路上。
旅游时的我:平均每天仅4个小时的睡眠,依然妆容精致、神采奕奕地在每一个深夜。
▲来源:@齐鲁晚报
总之,人均时间管理大师。大学生们的战斗力之强,有时让爹妈都缴械投降。
有条件的大学生当然要出游,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省钱。
一直以来,穷游都是每代年轻人的必经之路,今年轮到这届大学生。你永远想不到,他们为了一趟得之不易的旅行,能有多努力。
青旅已经太贵,动辄200块的一张床位他们负担不起。为了节省下过夜费,夜班硬座火车成为一个大学生跨市旅游的最佳选择。
打车是不可能打车的,去大城市旅行开共享单车的8.8元周卡,已经是奢侈的选择。
一个特种兵大学生出游时最常见的交通方式,是能走路绝不骑车、能骑车绝不坐地铁。
该省省该花花,为了充分发挥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很多人是觉也不睡了、饭也不吃了。
行李箱里装满了泡面和零食,成为了旅途日常。
最多,就是在泰山上再买一碗、或花30块租一件军大衣(泰山上太冷了......)。
▲来源:@大锋子
在昼夜奔袭抵达泰山的夜晚,山雾袭来时,知道的这是年轻人在夜爬泰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各路神仙去天庭参加蟠桃宴。
齐刷刷统一军大衣,仿佛cosplay丐帮开大会、决战光明顶,就问此种风情、谁能自拔?
▲来源:@身怀绝技的疯批大美人
无论条件多艰苦,大学生也绝不会把自己困在寝室里。尤其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生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来源:@大锋子
在一群大学生昏睡在大巴车上时,很多人才真正明白什么叫“热烈的不是青春而是我们”。
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止大学生的旅游之魂。
在网上,一批大学生给自己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每个月不能花费超多少钱计划,目的只有一个——攒钱,五一直冲旅游。
为此,一位网友在网上晒起了自己学校的快递柜,打3月起,就已经一排排的包裹,里面装的全是泡面。
连男生宿舍的抽屉一打开,闪现的都不是游戏机,而是一包包挂面。
在他们眼里,生活现在主要就由两件事情构成——旅游,和攒钱准备去旅游。
无论过程多辛苦,爬山看海,其实都不是他们最终目的。
在高山上、在城市里,重新走入陌生而热闹的人群。
大家席地而坐,就算是换个地方玩游戏,仿佛心里也荡漾起一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般的连结感。
即便这背后,是为了省钱只能买半夜跨天中转机票、在机场大厅又冰又硬的长椅上睡到早上、又或是在东北大浴场里过夜……
很多军训式旅游的大学生,依然是在这一过程中,才第一次深入了解了另一个城市的清晨白昼到黄昏。
就像一位大四生说的那样:当他在山顶上,和所有年轻人一起,为一抹日出雀跃欢呼,还是会忍不住感叹“好美,下次还来”。
▲来源:@泰山妍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