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生活的人,都来荔湾这里了→

广州荔湾发布
+订阅

广州荔湾的泮塘五约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生活的悠然惬意,

在泮塘随处可见。

恬静的西关风情。

历史建筑被活化利用为文化空间。

文艺的西关风情。

微改造后,泮塘五约多了许多

文化空间和艺术工作室。

泮塘五约实施微改造后,

依然充满生活气息。

细叶榕的气根穿透墙壁,

人们就着肌理在墙上画出一片天地。

村民在家门前摆上鲜花盆栽,

满满是市井的小浪漫。

武术老师带着孩子们练武术。

泮塘的故事,

镌刻在时光里,

也被记录在作家的笔下,

在记忆和文字中,

它得到永恒的纪念和留存。

名家说岭南·江冰

广州半糖生活艺术馆:

想起林语堂,想起荔湾时光,

想起广式生活

作者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

西关小姐,东山少爷,蔡家姐弟主理半糖生活艺术馆。让我联想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中引用《半半歌》的名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也可表达为: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最好——恰是人生好境界。

半糖半糖,谐音落地古村名泮塘,用意却在“五分糖”,更甜蜜——

半糖,是一种人生态度。甜度半分,恰到好处。正如老城与新馆,生活与艺术,其中的交融与比例,总是需要恰到好处,享受美好。

泮溪古村,荔湾湖公园,天然岭南气场。

高档珠宝,皇家瓷器,石湾陶艺、文创产品,落地大窗敞亮,室内室外景象交融,传统与现代奇妙连接,时空跨越构成对话。

泮塘不但因有荔枝湾胜迹而出名,而且以盛产“五秀”而闻名遐迩:

莲藕、荸荠(马蹄)、菱角(红菱)、茨菇(慈姑)、茭白(茭白笋;茭笋)等五种水生蔬食为“五秀”。

我尤喜“五秀”的手信设计:质朴素雅中秀着时尚与温馨,与泮塘气质相投。

广州文旅推广,手信是一亮点。传统、现代、时尚、青年、广府广饮好D、广式生活方式,想象与运作空间均开阔深远,大有作为。

童年的回忆,文化的情怀,守望旧时光。

下午茶有老字号莲香楼茶点陪伴:马蹄糕、鲜蛋挞、牛肉炒粉、泮塘五秀,满满广府风味。

话题弥漫,谈兴正浓。

下南洋、回羊城,住西关、迁东山,到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再到商业传统、市场流动、文旅热度、造血功能……

血脉一线,文脉相连;人在历史大潮中沉浮,如蚁如蜉,而历史又是千千万万小人物汇聚成河。

古今同在,中西交融。这座城,让所有人变成广州人。

半糖生活艺术馆创始人蔡女士即兴写到:

相聚在荔湾园林庭院,山涧流水。半糖以古今之眼,寻味东方美学。广式生活是千年羊城的文化味,是四季花城的新活力。每一个温暖的岭南故事中,体验一种慢中有序,慢中有趣的“广式生活”。

此刻,我不由联想到广州作家黄爱东西曾提出:广式生活幸福体系模式。

她认为:这是一整套的价值观和具体到每个操作细节的生活仪式。一个地方的衣食住行是此地特有的生活方式,是这个区域的文化基因库——由无数的细节、习俗和仪式组成。

不谋而合,蔡黄二位女士都成长于广州西关。

或许,老城的氛围——天衣无缝对接着“广式生活”。

推开满洲窗,看草木葳蕤,水波粼粼;月在天上,光映湖水;灯影人声,恍恍惚惚;远处泮溪酒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夜色撩人。

人在屋中,景在窗外;人景交融,生出感慨:

几分运作,几分商业,几分情怀?

今年以来,广州文旅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春节期间,以广州为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预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33%,成为流入流出人口全国第一的城市。

泮塘处于广州老城,广府风情浓郁。愿半糖生活艺术馆乘势而上,红红火火。

荔湾老城,时光重新融汇,夜色中缓缓沉淀。

2023-3 广州荔湾区

【来源 西关学堂、羊城晚报】

【编辑 黄文浩】

【审核 朱敏红、丘丘】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