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孕不育的情况越来越常见。3月26日,第二届“百万助孕基金”健康助孕公益活动在莞启动,东莞市医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彦慧提醒,推迟生育的大龄女性要时刻注意生育力筛查,35岁-40岁女性可每年到医院评估一次生育力,超过40岁每半年就要评估一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生育问题再成代表热议话题。第二届“百万助孕基金”健康助孕公益活动由东莞维多利亚妇儿医院主办,东莞市医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彦慧,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李婷婷,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围产医学中心主任、出生缺陷防控中心主任贲晓明出席。
活动不仅为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500元至5000元助孕援助金,还成立助孕名医工作站、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MDT门诊,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坐诊、建立中山六院试管婴儿绿色通道,建立“中西医结合自然助孕+辅助生殖+科学保胎”三位一体闭环诊疗模式,让东莞不孕不育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先进的诊疗服务。
在活动中,刘彦慧介绍,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在不断下降,除了社会压力等外在因素外,生育力下降、不孕不育率上升等因素不容忽视。
具体来说,如今的年轻人普遍生育年龄较迟,有的是35岁-40岁,而女性生育的黄金年龄是不超过35岁;不孕不育有年轻化趋势,由于生活习惯、饮食卫生、工作状态、精神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全球平均不孕不育率约为10%-18%;对生育功能的保护,反复流产等导致子宫各种问题,继而引发不孕。
女性如何保护好生育力?刘彦慧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迟生育的大龄女性,要时刻注意生育力筛查。比如,35岁-40岁要每年到医院评估一次,超过40岁半年就应该评估一次。当评估发现生育率明显下降的时候,就不要再等了。
二是生育力评估,尤其是怀孕后发生流产、早产,或者婴幼儿先天性缺陷,都与夫妻的生育力状况密切相关。
三是年轻人生育力保护,不良性行为会给生育力带来难以挽回的损伤,如可能造成输卵管炎症、输卵管阻塞、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诸多后患。因此,应从各个方面从青少年的性教育抓起,让广大女性了解人工流产的危害。
“其实,80%左右的不孕不育人群还没有到需要辅助生殖治疗的地步。”刘彦慧说,通过社会心理干预、备孕指导、中医药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其综合成本比辅助生殖要低得多。
他提醒,符合条件的夫妻要及时参加东莞的免费婚孕检,如果夫妻一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早发现问题早治疗。
【记者】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