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吃艾糍
是客家地区的习俗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发现
韶关大街小巷已经飘着阵阵艾香
各大商家也相继上市
艾糍、青团等特色点心
“老板来10块钱艾糍。”近日,记者前往浈江区云龙亭小巷,发现不少档口的商家正在制作售卖艾糍,甚至还排起购买队伍。正在制作艾糍的档主告诉记者,她制作的艾糍会一直持续售卖到清明节,目前有煎炸和锅蒸两种做法,都是花生芝麻馅的,虽然超市的艾糍种类繁多,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吃手工做的传统款。一对夫妇一次性购买了5斤艾糍,“想把一部分给广州的儿女们吃,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家乡的味道。”该对夫妇告诉记者。
记者在浈江区解放路的大型超市内,发现多款以艾草为原材料的“青团”糕点,主要有紫薯、黑芝麻、芒果、抹茶等口味,价格在每盒7.8元至16.8元不等,各式各样的包装让人眼花缭乱,消费对象明显更年轻化。
商家上架的艾糍。
在市民谢桂芳家,一家人围坐一起制作艾糍也别有滋味。她介绍说:“首先要将鲜嫩的艾叶洗干净后煮沸,不断地用刀将艾草切碎,然后一边往盆里添加糯米粉一边搅拌,接着遵循“搓圆按扁”的原则,将揉好的艾团捏成大小相当的小面团,随后往里放入花生、芝麻、白糖馅料,再包成圆形或饺子状,后放入锅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市民在包艾糍。彭翀 摄
可甜可咸、软fufu的艾糍
总能给人带来清明时节
最直接的怀念
但要说糯叽叽的美食
韶关客家人必须有话说!
糍粑,是客家人的经典节日食品之一。客家人普遍做得多的,还是用糯米或粳米做的糍粑,这也许跟客家人长期迁移、要便于携带有关。
小时候吃的糍粑,是糯米团子包裹芝麻、花生、红豆等各种各样的馅料,再用煎炸蒸煮等方式烹饪。咬上一口香甜软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边包边吃,甚是欢乐。
韶关的糍粑种类繁多,外脆内软糯的油糍;可盐可甜的粳米糍(又称灰水糍);清香扑鼻、馅料满满的艾糍;另外还有“锅巴糍”“芋头糍”“蒸叶糍”“蕉叶糍”“灯盏糍”和“油炸白水糍”等等。时值春季,韶关各地的糍粑美食也纷纷上市。
艾糍
春天和艾糍一起来啦!谁能拒绝艾草味的糯叽叽呢?这个时候的艾草最是鲜嫩,做出的艾糍也特别有“艾味”。
韶关人的艾糍花样繁多,有包糖的、花生芝麻的、各种时令蔬菜的;形状上有圆的、椭圆的、花状的等等。
这个春天一定要和家里人做一次艾糍,亲手把春天包进艾糍里!
灰水糍
(沾糖或酱油)
灰水糍俗称糯米糍、水糍。当地客家人将山上黄元树煅烧的植物灰溶于水,过滤后混入糯米磨成浆,然后将其倒入容器,上蒸锅蒸熟,即是灰水糍。也是春节-清明前后,韶关地区爱吃的糍粑类型。
灰水糍软糯Q弹,将它蘸糖或蘸酱油都非常合适,是人人喜爱的风味小吃。
蕉叶/竹叶糍粑
蕉叶糍是南方客家人的传统小吃,有别于其它地区是采用粘米做成的糍粑,其技艺在于煅浆,其有清幽淡雅的蕉叶香,甘甜爽口而不腻,老少皆宜。
蕉叶糍。华书彬 摄
馅料有猪肉或腊肉、虾米、笋粒、冬菇、萝卜(芥菜头),先将馅料炒香,用米粑包成长条,再用蕉叶包实,放入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蕉叶糍。华书彬 摄
饺俚糍
饺俚糍,又叫菜包糍,外皮软糯中带着爽口,馅料咸鲜香辣,口味丰富,是广受南雄市民喜爱的特色小吃。
美味饺俚糍。彭翀 摄
饺俚糍的制作也和一般糍粑不同,磨浆的米需用栀子水浸泡3-5小时,使米浆形成金黄色的面团,使得糯叽叽的面皮带上清爽的口感。
市民在包饺俚糍。彭翀 摄
里面的馅料也是用当地口味的炒料制作,有的咸鲜,有的香辣。“饺俚糍制作技艺”现已列为南雄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油糍
在韶关,过年少不了的特色美食就是油糍了,香甜软糯,寓意团圆美满。
刚炸好的油糍,新鲜又烫手,撒上芝麻,跟邻居亲朋一起,吃上一口色泽金黄、皮薄香脆、内里软糯的油糍,浓浓的年味就在这!
谷花糍
谷花糍以扶溪古夏村古老的纯手工制作方法,色泽金黄诱人、皮脆馅香,特别是用柴火将优质的扶溪稻谷爆出的谷花,酥香浓郁、甜而不腻。
此外,韶关各地的糯叽叽
还有许多种类,如“芋头糍”“蒸叶糍”
“蕉叶糍”“灯盏糍”“油炸白水糍”等等
各式各样的美味糍粑
有咸有甜、有软糯、有爽口
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口味
看了这么多糯叽叽的糍粑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春季,韶关地区还有什么
应季美食令你忘怀?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补充哦~
文/图: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奕麟
部分来源:韶关旅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