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佛山基地开工:南海新能源“百亿军团”进军万亿风口

南方+ 记者

3月26日上午,固定资产投资约100亿元、总用地800亩的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下称“星源材质项目”)奠基暨开工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将力争打造全球行业内智能化水平最高、装备效率最高、制造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好的基地。

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在佛山南海丹灶奠基。熊程 摄

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在佛山南海丹灶奠基。熊程 摄

这是继3月24日,计划总投资约160亿元的一汽-大众新能源跃阶发展项目落户(相关链接>>)后,短短几天内佛山南海新能源产业的又一大动作。

当前,佛山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保持产业永远年轻、重塑佛山制造形象的重要切入点,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作为全市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南海区截至目前新能源产业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包括7个超百亿元项目,其中锂电产业项目超过500亿元。

此次项目落地,填补了佛山南海锂电池隔膜制造“空白”,不仅是佛山南海新能源产业的里程碑,也在广东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上划下重要一笔。

“选择佛山、选择南海,是最好的选择!”

奠基仪式现场,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磊,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涛等市、区、镇领导,与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等企业代表共同参与。

星源材质是国内最早进行干法隔膜生产的企业,目前在电池隔膜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领先。陈磊表示,星源材质在佛山南海建设基地,整合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优势,必将进一步增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星源材质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32亿㎡湿法隔膜、16亿㎡干法隔膜及34亿㎡涂覆隔膜。陈秀峰表示,未来该公司隔膜年产能将总共达到160亿平方米,占据全球30%左右市场份额,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持。

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规划效果图。

此次项目落地佛山南海的过程,展现了企业家敏锐卓越的判断力和行动力,也凸显了佛山南海对优质项目的“求贤若渴”。

早在2021年,南海区就与星源材质建立了联系,并持续保持沟通。去年,南海了解到企业有投资新基地意向后,立即展开了密集对接。去年11月,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带队考察星源材质。考察结束从公司出来后,立即就在马路边与招商局、国资局、产业集团一行研判项目。

去年12月中旬,正处于疫情流行期,陈秀峰率队来南海考察地块,当时的他感到身体不适,但还未确诊,市、区、镇三级招商人员为他及时买回了药品。同时,从佛山到南海的政府领导均明确,“无论有没有感染,只要你来我们就欢迎。”当天下午,相关部门带着陈秀峰一行连续看了多块土地。当天傍晚,白涛、顾耀辉等领导与陈秀峰举行了会谈。这些细节,让曾经一度考虑将项目落地国内其他城市的陈秀峰,感受到佛山满满的诚意。

随后一段时间,佛山招商团队与企业保持紧密沟通,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也带队再次赴深圳拜访。为了以最大力度推进项目落地,徐永强主持建立了项目落地协调领导小组,建立项目进度每日一调度的协调机制。项目创出佛山用地报批手续办理时效的新纪录。

这个过程中,市区镇三级联动,各部门自领任务、倒排工期,纷纷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将关口前移、工作前置,取消重大审批材料互为前置限制,启动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机制,8天完成成片开发方案批准、9天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规备案、9天完成建设用地审批、2天缴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自然资源厅2小时批准使用省保障100亿元以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

“在星源材质全球的各个基地里面,佛山建设效率是最高的。选择佛山、选择南海,是最好的选择!”陈秀峰表示,希望把佛山基地打造成星源全球基地的标杆工厂,体现星源最高的建设效率、产线效率和智能化,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旗舰。陈秀峰还邀请名家写了一幅“南海雄师”书法,现场赠送给南海区。

顾耀辉表示,项目的顺利启动建设是南海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最佳例证,为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注入了强劲动力,希望星源公司紧紧围绕项目规划建设的既定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佛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锡丰表示,星源材质项目开工将有力弥补佛山锂电池隔膜制造产业“空白”,助力佛山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南海区要发扬“南海雄狮”精气神,拿出比“店小二还店小二”的服务态度,全方位、全过程靠前抓服务、抓落实。

抢占万亿级风口

南海新能源招商引资总额突破1300亿元

新能源产业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巨大风口。广东正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包括布局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日前还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的制造业大市,佛山坚守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在抢抓“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机遇,奋力打造含汽车与新能源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新文表示,将一如既往把新能源作为重点的一个主攻方向,尤其是面向新型储能领域重点发力。

在佛山五区中,南海近年来聚焦“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引进了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担当了为佛山“挑大梁”的角色。

近年来,南海引进了一汽-大众佛山跃阶发展项目、电将军先进储能总部基地、H2绿氢总部基地、美锦氢能产业总部基地、瑞浦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基地和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等6个超百亿元项目,加上星源材质则达到7个,招商引资总额突破1300亿元,其中锂电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形成了趋于完整的氢能、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初步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其中,星源材质所属的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分支,南海区提前展开布局,对照核心部件、集成设备、应用场景等的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南海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一批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落地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形成从储能电芯等关键部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集成到储能应用场景的全链条产业。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一批龙头企业跃跃欲试,南海储能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接下来,南海区筹划出台新型储能产业扶持政策,对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氢等新型储能产业给予系列政策,招引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站建设运营及市场服务等具体领域的产业项目。

顾耀辉表示,南海区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为企业搭建互动合作的良好平台,支持企业上市,切实将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激发出来。

系列项目的落地,也是南海坚持制造业当家,抢抓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缩影。王勇在今年的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巩固汽车、泛家居两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链,做强智能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大力布局半导体、“氢”新储能、金融商贸、农业文旅四大未来产业链。

推进制造业当家,“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南海说到做到。今年截至目前,今年南海区已出让国有工业用地约1500亩(含已成交、正在挂牌)。按照全年出让国有工业用地6000亩的目标任务,南海正在摸清辖区内拟出让工业用地的情况,倒排出让前期工作环节并细化到具体日期,全力提高从土地供应到动工建设各环节审批效率。


【相关链接】

南海储能产业全链条布局

储能电芯方面,世界500强青山实业在狮山投资约103亿元,建设年产量为30GWh的高端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配套制造基地。星源材质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干法隔膜生产的企业,目前在电池隔膜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领先,在丹灶投资固定资产额100亿元建设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包括建设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

华为公司的金牌供应商飞荣达在里水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营储能变流器和散热系统等业务,覆盖宁德时代瑞庆时代、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华为、古瑞瓦特、威迈斯等客户。

储能系统集成方面,签约于2022年的和储科技新能源项目,为电化学储能核心装备制造商及成套解决方案总包商,产品应用场景为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及电源侧储能。

储能应用场景包括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南海已实现了新型电力储能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南方电网在南海区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电网侧独立电化学电池储能项目,首期在狮山南海电网储能项目投资额1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5亿元。适时在里水镇建设电化学储能运营管理中心及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达产后年产值3.4亿元。

储能设备上下游协同配套方面,户储龙头企业派能科技与中兴新力合作在南海区建立新能源储能配套设备的生产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