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深港澳四地六所中小学校结为姊妹校

广州教育头条
+订阅

3月24日,“粤港澳同心筑梦,大湾区携手毓秀”港澳子弟班工作成果展示会(下称“展示会”)在广州市越秀区举办。展示会上举行了缔结全省首对穗深港澳四地姊妹校签约仪式、依托四地六校缔结搭建新平台。

六所学校分别为:广州市培正中学、越秀区朝天小学、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深圳罗湖港人子弟学校、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澳门濠江中学附属小学。

本次搭建的新平台,将推动相关学校进一步探索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交流机制,组建高层次课题研究联盟,开展三地师资的培训共建与交流任教,更好地互学互鉴,实现优势互补。

率先开设公办性质港澳子弟班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等要求。

2019年4月,广州市越秀区选取两所百年名校——广州市培正中学和越秀区朝天小学,在全国率先设立公办性质的港澳子弟班,帮助港澳子弟在越秀区享受多元化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本次举办展示会,旨在及时总结经验,组织交流研讨,推动广州市乃至全省深化港澳子弟班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是越秀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强资源和最大品牌。”越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环表示,越秀区港澳子弟班不断创新课程设置、理想信念教育、教学评价等,自觉融合国家课程、广府文化等资源,探索出湾区教育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越秀方案”。

畅通港澳籍学生十五年一体化教育升学通道

广州市培正中学和越秀区朝天小学着力构建并各自形成了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港澳子弟班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会上,两校校长分别汇报了学校港澳子弟班办学经验,并对三地未来的合作进行展望。

“我们希望能开设高中阶段的港澳子弟班,为港澳人才子女提供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12年‘一条龙’的教育服务。”广州市培正中学校长张志红表示,接下来,将助力粤港澳三地教师交往交流,实现师资力量的深度融合,打通培正港澳生的多元升学途径,依托港澳班子弟试点建设,多形式多途径探索协同办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越秀区朝天小学校长孔虹认为,三地间教师的交流活动需要进一步拓展,“十几年前我们建设子弟学校时,就是通过教师之间长时间、频密的交流,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我们也应该让香港教师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教育,深入认识同根同源的祖国文化,这种实地学习交流的方式感触更深”。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教育硕士导师组组长黄牧航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开发和完善,优化学生的学业评价,加强学段衔接,推动更多学校参与,让更多港澳地区的青少年能从中受惠,助力培养更多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

“期望越秀在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道路上,结合深化港澳子弟班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和新的经验做法,不断增加更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提供更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敏生说。

当日下午,在朝天小学分会场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人文交流实践基地”揭幕。实践基地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实验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经验做法。

越秀区教育局主任督学陈翘表示,将积极争取把港澳子弟班办学向高中和学前阶段两头延伸,完善学段衔接,畅通港澳籍学生在区内完成十五年一体化教育的升学通道,为港澳居民在越秀区内工作生活学习营造更为便利的环境条件。

本次展示会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大湾区办指导,越秀区教育局主办,越秀区委统战部、越秀区大湾区办协办,广州市培正中学和越秀区朝天小学承办。成果展示会期间还举行了课例观摩和研讨点评等活动。

记者】陈理

实习生】林奕灏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