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大道地岭南中药材的“故乡”,探索其品牌保护与创新发展。3月24日,第五届岭南中药材保护与发展推进会在东莞举行,进一步促进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品牌保护,,推动岭南中医药产业联动、交流、发展。
本次会议是在东莞市人民政府、广州中医药大学指导下,由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东莞市卫生健康委、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
来自全国各中医药博物馆、广东省各地市卫健局、岭南中药材企业、中医药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等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及学者约260人参加活动。
省内外专家齐聚研讨岭南道地中药材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第五点就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该重点任务中,提出了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等四项具体要求。
广东一直高度重视中药高质量发展,2016年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中药材资源保护地方法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遴选出第一批受保护的8种岭南中药材,建立种源、产地、种植、品牌四个环节的保护制度,并设立5年专项资金,全面保护广东省岭南中药材资源。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项目便是其中一个专项。
广陈皮、何首乌、巴戟天、广佛手、化橘红、春砂仁……广东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介绍,2017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打造岭南中药特色品牌,探讨实施《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的策略选择和实现路径,促进岭南中医药产业联动与交流,推动岭南中药材的品牌保护与创新发展,系列推进会有力地推动了岭南中医药保护与创新发展。
推进会上,来自各行业的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并举行岭南道地药材种植产业保护与发展专题报告会、岭南中药材(沉香)人才和品牌保护与发展专题报告会、博物馆联盟“健康美好生活·中医药力量”专题报告会,参观第五届岭南中药材保护品种成果展。
“本次推进会是广东省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项目的第五次盛会。”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柯忠希望,通过本次推进会促进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品牌保护,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进而促进岭南中医药产业联动、交流、发展,助力推动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增进人民福祉。
持续推进莞香种植保护和文化产业
广陈皮、阳春砂、巴戟天、沉香、广藿香、化橘红、何首乌、广佛手,已被《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列为首批保护的八大品种。第五届岭南中药材保护与发展推进会在东莞召开,走进沉香产地,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市中药事业与产业的发展。
东莞沉香(莞香)历史悠久,是岭南奇珍之一,省人大修订《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前曾到东莞实地调研沉香发展。东莞积极推动莞香种植、药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共种植莞香3万亩,主要分布在寮步、大岭山、清溪、凤岗、樟木头和东莞植物园,数量超过90万株,年产莞香约1000公斤,莞香产业规模近15亿元。
寮步镇委副书记、镇长黄荣峰介绍,作为广沉香道地产地和贸易集散地之一,近年来,寮步镇大力传承发展莞香文化,连续举办了十二届香博会,打造了香博馆、牙香街、香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香文化特色品牌,构建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寮步香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国际香博会,每年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多个国家、地区和省市代表团等前来参展参会,累计超10亿元以上总交易额和超15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成为中国沉香文化产业品牌,有力提升了中国沉香产业和莞香文化的知名度。
近年来,东莞把中医药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打造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等“七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总体布局。
今年,东莞将以打造文化强市为抓手,推动融医学研用“四位一体”的莞香(中药材)综合保护工作,持续推进莞香种植保护和莞香文化产业,融入到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中。
“东莞将以这届岭南中药材保护与发展推进会为契机,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合作,加强莞香种源、产地、种植的保护工作,做大做强南药产业的品种、品牌和规模,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袁伟芬表示。
【记者】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