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各种野菜开始满山遍野地长起来
很多人春游踏青
总会采摘一些带回家尝鲜
野菜虽好却也不能乱吃
一旦食用不当
极易引起中毒
近日
生活中因误食野菜
中毒入院的案例不在少数
食用污水口处野菜致腹痛腹泻脱水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刘大叔看到江滩一污水口的草丛中生长了很多野藜蒿,便采了一大袋子带回家解馋。
▲野藜蒿
中午做饭时,刘大叔还特意用清水将野菜泡了好几遍才下锅,随后将一盘野藜蒿凉拌吃光。当日14时许,刘大叔开始腹痛、拉肚子,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家人忙将其送往医院。
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病因与吃野菜有关。好在就医及时,对症治疗后,已无大碍。
除了容易吃到被污染后的野菜
更有可能吃到有毒的野菜!
✓
吃错“野芹菜”险些丢命!
湖南省长沙县的赵先生将一大把“野芹菜”带回家,赵先生的妻子蒋女士中午就炒了一份。这份“野芹菜”,蒋女士吃得比较多,赵先生和9岁的女儿只吃了一小口。
饭后不久,赵先生的妻子出现恶心欲呕等不适状况。随后,赵先生拿着地上剩下的一把“野芹菜”,立即将妻子送医。
后经疾控部门确认,这野菜名叫石龙芮,很像芹菜,含剧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会在10余小时内死亡。
▲石龙芮
在这里
市监君郑重提醒
▼▼▼
陌生野菜莫要采,熟悉野菜需留意
辨识野菜须谨慎
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见下图)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公众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毒野菜!
避开污染保生态
在采摘熟悉的野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环境可能污染区域采摘,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沟、公路等周边区域。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茂盛,也可能早已被污染,不要采摘和食用。同时,采摘时要注意保护生态,不要过度采摘同一区域的野菜;有些野菜有根,采摘时不要连根拔起,以后还能继续生长。
去正规场所购买,处理野菜莫大意
可靠渠道适量买
消费者如需购买野菜,应到正规超市或菜市场选购新鲜野菜,并保留购物凭证。不要在路边摊贩或流动摊位购买。为避免储存不当变质,野菜最好现买现吃,不要长时间存放。
各种做法熟为要
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种,可凉拌、炒、蒸、煮,还可以做馅、做汤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经过浸泡、水焯等去毒处理,在炒熟煮(蒸)透后才可食用。
野菜不宜当主菜,特殊人群要注意
食用野菜重在尝鲜、品味,不要贪吃。按照现代营养学食物分类,野菜属于蔬菜类。各种药食同源的野菜,具有不同功效。如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小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多数野菜性凉,特别是苦味野菜,易伤脾胃。如喜欢吃野菜,应根据野菜的不同功效,结合自身体质及地域、时间,有选择的适量食用。
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就近就医。
合法经营严把关,生产加工须合规
野菜生产经营者应严把原料关,不得采购无合法来源的野菜,严禁生产加工销售有毒野菜。同时,要保证野菜原料新鲜,采用合理的储存条件、生产加工和制作工艺。野菜生产经营企业应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出厂时检验合格。
大家出游踏青之际
一定不要随意摘路边野菜野果
它们中很多含有剧毒
如下面这些
此外
有些地方的野菜
也是不能采摘食用的
温馨提示
如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的野菜,可能喷洒了农药;
高速公路旁的野菜,会受到汽车废气污染;
而工厂、垃圾袋、被污染河道附近的野菜,可能含有多种毒素。
记住了吗?
来源 | 成都市场监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