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默多克对《纽约邮报》说:他在“圣帕特里克节”(因其有1/4爱尔兰血统)用一颗阿斯切钻石,向安•莱斯利•史密斯求婚,并打算在今年夏末结婚。他告诉八卦专栏作家辛迪•亚当斯:2022年9月,在他位于加州贝莱尔的莫拉加庄园遇到现未婚妻,“我非常紧张,很害怕恋爱——但我知道这将是我最后一次恋爱了,最好是这样,我很高兴”。
这已经是默多克第五次订婚了,“又双叒叕”都已无法概括其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史。
默多克和他的孩子,都喜欢频繁结婚、出轨、离婚、再婚。之所以这么大胆,是因家族信托,在法律层面保障了其家族财产不会分散。
信托,是富人必备,其重要功能就是防范婚姻风险带来的财产分割。现实生活远没有童话那么浪漫:王子与公主的婚姻,更多是强强联手、相互利用。因此,王子与公主们总是相互提防。偶尔,也会有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但即便在闪耀着水晶光芒的美梦里,王子也提防着灰姑娘,当然啦,灰姑娘也未必真那么纯洁无瑕、不贪恋钱财。
默多克在其早年的婚姻“经验不足”,尤其在第二次离婚时,前妻分走十几亿美元,可谓损失惨重。因此在第三次结婚时,就制定了完整的信托和婚姻协议,邓文迪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有限:她的俩女儿能共同持有“新闻集团”873万美元A级无投票权股份;其与女儿还可共享曼哈顿第五大道的三层顶楼总面积达743平米豪宅公寓;其本人获得的北京故宫东面四合院,2014年估值约一亿人民币。而默多克真可谓“越离越有经验”。
默多克与另一个富豪Hugh Hefner类似,是较“老派”人士,对相伴自己较长久的女性,还通过婚姻给个合法名分。而其他富人,与默多克一家在婚姻方面胆大心细相比,显得更加谨慎:非必要,不结婚,世道难行钱作马……用金钱摆平一切,以规避更大的财产风险,这是新派做法,比婚前协议、家族信托的“老派做法”的更干脆。
欧洲的贵族婚姻: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格吕克斯堡家族、奥兰治-拿骚家族、波旁家族,等等,尽管存在近亲婚配、后代出现遗传问题(譬如:霍亨佐伦家族故意利用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遗传的血友病,打击罗曼诺夫家族),也要利用婚姻,保证权力和财富不能分流。所以,每次有“灰姑娘”嫁入王室,都会给西欧权贵世系带来很大麻烦。
西方权贵为摆脱婚外麻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济与法律套路。而非西方社会的有钱人,有着西方权贵的秉性,但却缺乏西方社会较成熟的法治和民间习俗。因此,一些暴发户的公子哥儿,行为更加霸道、豪横、乖张,给人留下玩弄女性、道德败坏、践踏法制的形象,甚至惹下不少官非,俗称“坑爹”。
美国社会有“遗产税”,联邦遗产税最低税率为8%,21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为50%。但在慈善、基金会、股市(尚未卖出的股票)能免税或暂时免税,这就鼓励了“富N代”们把钱放在慈善、基金会、股市中,而不是像“福贵少爷”那样把祖产挥霍掉。
由于慈善、基金会、股市,以及祖辈传下的企业,运作和经营都需要相当专业知识和人才,“富N代”们往往不是那块料,因此美国社会普遍通行代理人制:CEO、总裁、总经理、慈善NGO、基金会主席、经纪人、专业律师……成为掌握经营权的实操群体。
其好处是:
一则防止“富N代”们败家;
二则提供了美国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学成文武艺,不一定要货与帝王家,为“富N代”经营与理财,照样能“学而优则富”;
三则避免了社会官僚化,“学而优则富”而非“学而优则仕”,“富N代”、CEO们可以名车美宅,但避免了“都督满街走”权力腐败趋势;
四则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活力,祖产只要在慈善、基金会、股市中不卖出,就免税(卖出变现要征资本利得税),所以CEO和经纪人尽可能将资本留在慈善、基金会、股市里,美国股市因此长期繁荣,阶段性暴跌(主要是庄家换仓)后也能涨回来、再创新高;
五则慈善事业提供了很多机会、援助了底层民众,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还有一条,在家庭和家族产权继承方面的法治化、规则化成为习惯后,美国人的婚俗也产生了新变化:美国人订立婚前协议、建立家庭/家族信托基金的比例很高,远高于欧洲和东亚。在我们看来,结婚之前就约定分手时如何分割财产和孩子监护权,这实在太伤感情了,如果同床异梦,那还结婚干啥?但对美国初婚离婚率41%(二婚离婚率60%,三婚离婚率高达73%)的社会现实而言,离婚就像流感般寻常,高效且双方均可接受的司法途径成为他们的人生必需,否则日子就太难过了。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