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几起大学生“造黄谣”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也令许多网友感到愤怒。
“造黄谣”事件屡次登上热搜,也再一次警示我们,网络空间的一言一行同样需要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不能依仗网络的匿名性恣意妄为,不能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央广网评:
严惩P图造黄谣牟利
斩断背后网络黑灰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天同样引发关注的在校大学生造“黄谣”事件相比,南华大学学生的事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那就是其不仅恶意P图造“黄谣”,还将相关图文进行贩卖牟利。也就是说,这绝非一个孤立事件,它的背后很可能还存在一个网络色情产业链。要最大程度遏制造“黄谣”牟利的空间,就必须对这条色情产业链连根拔起。
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一批黑灰产业链被铲除。但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且违法平台、交易行为极具隐蔽性,监管难度大,要彻底整治互联网黑灰产业链并非易事。这要求在打击治理上,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并诉诸常态化治理机制。比如,很多交易都是在社交平台上完成的,平台应强化技术干预,加大对存疑账号、链接的屏蔽力度;同时,在处置案件时,执法部门要顺藤摸瓜,做到“处理一个,整治一片”,大幅提升违规违法操作的风险和成本。
包括色情在内的互联网黑灰产业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有效防治相关问题,既要从完善治理机制、明晰治理责任、提高技术干预能力等方面凝聚最大治理合力,也要不断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等配套工程建设。唯有多策并用、齐抓共管,才能令网络黑灰产无处遁形。(评论员 朱昌俊)
光明日报评论:
造黄谣被开除学籍
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意造谣、侮辱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和肖像权,就应该付出应有的代价。网上造谣诽谤、网络暴力等并不是过家家。互联网无远弗届,网络谣言可以毁掉一个个体的生活,也可以让下一个受害者变成我们任何一个人。
在这两起事件中,受害者主动站出来举报和维权,给了我们应对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的示范。然而复盘事件可以看到,得到这样的结果并不容易。在赵某某事件中,受害女生自述,她在得知自己的照片出现在色情网站后,联系了另外的受害者,排查共同好友,历时6个月,终于集齐证据,找到造谣者。这也让我们联想到,此前取快递被造谣出轨的吴女士那些“绝不退缩”“绝不和解”的发声。
不少受害者的维权之路同样是漫长的,还有的根本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在一个月以前,那位曾经因粉色头发而遭遇网暴的女孩离世,带给我们无尽的遗憾。这是一种警醒,被造谣和网暴本就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自证之路不应该更难,也不应该孤立无援。这也是一种提示,那些造谣者必须付出对等,甚至更大的代价,才能给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足够的震慑。
当人们讨论这两起“造黄谣”事件时,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学生”。不少人会疑惑,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可以做出这种事情,基本的价值观和法律常识在哪里呢?不尊重女性、恶意P图造谣,他们所受的性别教育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女大学生”“黄色P图”“开除学籍”,这样的关键词总是容易吸引眼球引发讨论。在故事本身之外,希望当热搜的潮水退去,能有更多理性的存留,也希望这一次次的聚焦和公众讨论让网络暴力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文明上网成为更多人的常识和习惯。(作者:致昂)
半月谈评论:
大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被开除学籍是处罚太重了?
“按键伤人”绝不是小事!
苏州大学开除赵某某学籍的通报发布后,多数网友为苏州大学的处理结果点赞,说“看过受害者帖子,性质恶劣,应该严肃处理”“开除是学校应有的作为!”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开除学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大事,“处理有点严重了”“这个学生多少年的努力就白费了”等等。
因恶意P图侮辱女性被开除学籍真的是处罚太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他人、伤害他人是法律和道德都不能容忍的底线,“按键伤人”绝不是小事。
近年来,网络上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一些人借助网络的虚拟性,披着“马甲”在键盘上对他人进行抨击、谩骂、侮辱、造谣……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使其名誉受损,更有可能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导致受害者心理上的崩溃,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俨然成为一种影响极为恶劣的暴力形式。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遏制网络暴力进行讨论,提出要尽快立法惩治网络暴力。两高报告中也提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在司法政策中完善人格权侵害禁令等规定……可以看出,惩治网络上的“按键伤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于网络造谣等互联网恶性行为,只有鲜明的态度、严厉的惩罚,才能让网友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足够硬的“拳头”、足够大的代价,才能让想要伤害别人的人收回恶意的双手。
对于“按键伤人”的案例,只有坚决打击,从严处置,才能形成震慑,让按键之手不能肆意妄为,进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良好网络生态,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评论员 秦黛新)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按键伤人”必将自食其果
任何人都应时刻紧绷“底线”这根弦
主动抵制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
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微博@央广网、光明日报评论、半月谈
编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