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个星期就到清明了
小编身边很多人又蠢蠢欲动
准备做青团
参与一年一度的朋友圈青团制作大赛
做青团多用艾
为啥呢?
因为清明前后气温起伏多变
适当固护正气有助于驱邪防病
而艾就是这时最佳的选择
当然啦,除了做青团
春天用艾可是好处多多
小编这就给大家盘点它的常用方法!
艾草又名香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芳香温散,可升可降;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艾草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具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艾草好处多多
艾草入食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馒、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至于上文提到的青团要怎么做?
学起↓↓↓
材料:鲜艾草500克,咸鸭蛋黄2个,糯米粉120克,澄粉30克,白砂糖15克,玉米油、肉松、沙拉酱适量。
做法:
1、烧一锅开水,待水沸腾后,放入艾草煮约一分钟;捞出放入冰水中拧干,放入榨汁机中,加入少许清水榨成汁,约需艾草汁150毫升上下。
2、咸鸭蛋黄放入烤箱,烤熟后碾碎,根据口味加入肉松、沙拉酱,搓成重约25克的一个小圆。
3、澄粉与开水混合搅拌、揉搓均匀至无粉粒。
4、糯米粉、白砂糖、艾草汁揉匀,依次加入澄粉面团、玉米油揉匀。
5、将面团分成60克一个,包入肉松馅后搓圆,底部垫上油纸防粘。
6、蒸锅烧开水,放入青团蒸12分钟左右表面刷少许食用油,关火即成。
艾草泡脚
用艾草进行泡脚,主要是利用艾草具有温阳的特征,再结合热水,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从而刺激人体的经络,以达到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寒性疾病,比如出现脾胃虚寒或者手脚冰凉的症状,就可以利用艾草泡脚,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做法: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1/4,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兑入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出汗。
艾草洗澡
艾草浴不仅有利于防治感冒,对湿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艾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新陈代谢,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但具体遵医嘱。
做法:取新鲜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然后取出艾草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洗浴。
烟熏艾叶杀病菌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
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并非艾叶对此类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对各种烟熏都会过敏而使症状加重
制作艾绒、艾条
艾绒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艾绒是制作艾条的原材料,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其功效主要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
艾灸是近些年来,在现代家庭中悄然流行的养生方式,用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叶坐垫
怕冷、怕风、喜热饮、遇冷腹泻,这可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此时,不妨给自己做一个艾叶坐垫。
坐垫法曾受到清代名医吴尚先的推崇,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忧矣。
做法:取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即可。
不过艾叶的用途虽然广泛
使用也要适度
尤其治病药用方面
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哦!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历史悠久,其雏形始于吴满福医馆阶段(医院前身),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既有厚重中医特色、又有先进诊疗手段的综合性科室,享誉佛山中医界。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于2020年落户我科,由广东省名中医和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坐诊,深受患者信赖。科室现设有中医病房和中医门诊,拥有一批热爱中医事业、医技精湛的中医师,有广东省名中医1名、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中医师3名、博士2名、硕士2名,均“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开设的特色专科有: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呼吸、中医心血管、中医肾病风湿、中医妇儿、中医男科、中医内分泌等,“中医治疗大肠癌”于2021年获评佛山市“十四五”中医专病的建设项目,是佛山市中医老年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治未病、中医病案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
中医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科室现拥有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治疗仪器一批,在中药内治的基础上,结合针灸、中药封包、拔罐、耳穴压贴、耳针、腹针、穴位刺络放血、穴位贴敷、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春分灸、秋分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治各系统疾病,还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饮食养生健康指导等服务,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临床疗效显著,深受佛山市民欢迎,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
中医科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联系电话:0757-83635762。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