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转眼到了春分节气,路边的风铃木和木棉树都开出了大朵大朵的花,三角梅和洋紫荆也垂下成簇的花枝,广州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城”。
美好的春天,吸引着人们去春游,赏花的时候,一热起来便忍不住脱下外套;可是这几天的风力仍不小,一不小心便受风感冒了。回到家,喷嚏打个不停,还有点发热和怕冷。更有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孩子,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里,总是容易反复感冒。虽然有时也不严重,但终归还是要吃点药。只是不少西药里都含有强行发汗的成分,吃多了人觉得不舒服。
如果可以,倒不如试试自己煮一味药,效力柔和似春风,是这个季节里最受欢迎的“感冒药”。
春季感冒:受风
在温暖的春季里,人们为什么反而容易感冒?除了添衣保暖不及时,还因为毛孔的开泄。春天到来后,草木开始会萌芽,人体内的升发之气也“蠢蠢欲动”:和冬天里毛孔紧闭的状态不同,春天我们的气机是“放松”的,反而给了邪气“可趁之机”,稍微有点风寒便可“乘虚而入”。
所以老一辈的人才会说“春捂秋冻”,春天一定要多捂点衣服,给身体一段适应天气变化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寒气确实不重,多数感冒都因为“受风”,因此治疗多以“祛风”为主。
“药”如其名:防风
而适合在春天感冒季使用的这味药材,就叫“防风”,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有“驱散风邪”的作用。它取自于植物的根部,是味道甘甜可口的草根,在饥荒时期,它甚至成为人们填饱肚子的应急食物。欧洲人至今把当地的防风草当成一种蔬菜来吃。
防风的香气也十分柔和,药性如同它的药材外形,光滑而线条流畅,效力柔和不伤正气。对于气虚不足的人来说,治疗感冒一定要把握好“开表”的力度,如果发散过度,吃完药后反而会觉得更为疲惫。
而防风作为诸多解表药里最“轻柔”的一种,最适合给体虚的人用。甚至在感冒剩下一点“小尾巴”的时候,也不妨用它煮一杯茶喝,可以恰到好处地驱散剩余的“风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