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后台数据,做错第三题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来深入讲解一下。”3月21日,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教师康平正在开展一堂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展示如何利用无感知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调用共享学生的随堂答题和笔记。
这是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举办的广州市第二届智慧教育成果巡展暨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基地学校启动仪式,由平沙培英学校承办首场成果展。
白云区分批推进智慧教育校园试点建设工作,覆盖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数量达120所,已培育一批成效凸显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和典型案例。当前,白云区正在推进“一横十纵”智慧教育发展路径,即横向建设智慧校园、纵向打造智慧教育应用联盟基地,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教育,并按照“1+10+N”示范推广模式,以一校一案、分类分批地推进全区智慧教育发展。
此次巡展面向白云区各校及省内外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师,以小学数学、小学心理、初中物理等三节课例展示智慧课堂与应用平台的建设,并邀请专家开展交流讲座,深入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教学特色及成果,分享智慧课堂实践经验。
“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康平介绍,平沙培英学校在不改变师生教学模式和节奏、学生无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小乐秒阅”无感知采集AI分析评价系统,改变以往使用黑板、讲台、投影仪的方式,快速、清晰、准确、智能采集学生练习、作业等数据,并完成智能批阅、生成班级学情报告、直播解题过程等,打造全方位的智慧课堂,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课堂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步。
“康平老师的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比如通过大屏幕投影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实时做题情况,动动手点击屏幕就能对应到每个学生的座位,让学生在座位上就能展示自己是如何解题的,交流效率很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况姗芸说,师生借助技术来交流、拓展,教师既能更快捷高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总结规律,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
及时获取学习过程的反馈和评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在广州大学教授杜玉霞看来,信息化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赋能课堂提质增效。在推进信息化教学评价时,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多种信息化的学习评价技术和工具,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状态,并把所得数据信息作为反馈,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状态、优化学习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也能收获更好的教学反思。
除白云区外,广州市第二届智慧教育成果巡展活动还将陆续在各区多所中小学举办,将持续至2023年4月21日。
【记者】姚昱旸
【图片】姚昱旸
【通讯员】黎银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