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之城!

惠州发布
+订阅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惠州自古以来临水而城兴,

因水而城美,

在东江、西枝江、西湖等众多水系的滋养下,

孕育出温润如春的品性和灵动多姿的风采。

今天是3月22日,世界水日

惠州这座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

你了解多少?

苏东坡与“惠州的水

1094年,苏轼被贬谪惠州,从此惠州的水也与苏东坡有了紧密的联系。

惠州西湖的始建于北宋,最初引湖水灌溉农田,同时种植藕、蒲、芦苇,养殖鱼等,意在丰富城内居民的生活,因而称其为“丰湖”。也在湖上筑堤造桥,丰湖之景成为当时的“广东之胜”。

1094年,苏轼贬谪到惠州后,称丰湖为西湖,一来因为湖位于城西,二是因为湖泊景观和杭州西湖一样雅致,于是,“西湖”之名沿用至今。

苏轼寓惠期间,处处关心惠州民间疾苦和地方建设,他见州、县两城隔江相望,仅靠小舟渡江,很不方便;西湖无桥,居民入山需涉水而过,常发生事故。即与地方官商议,分别建造两座桥。一在西(支)江口建造浮桥,名为“东新桥”;一在西湖上筑堤修桥,取名“西新桥”,便利了湖、河沿岸的交通。为修桥筑堤,他还捐出了皇帝赐予的犀带,动员弟妇史氏捐出朝廷赏赐的数十枚黄金钱。惠州人将西湖堤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轼和惠州水的另一个联系,在于修建了自来水工程。他将离城约十里的浦涧山滴水岩的泉水引入广州,在岩下穿凿石槽,用五根竹子续水,再分引散流到城内,注入小石槽内,方便居民汲取取用。

为了防止管子堵塞,他在每根竹管上钻小孔,用竹针插塞,只用定期抽出竹针即可检验管道是否堵塞。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水是具体、生动、多变的,呈现气、水、冰的不同形态……

苏轼寓惠两年七个月,所经之地被他写进词赋中、画入绘画中,成为生命的印记。今天,苏轼的IP也为惠州的发展注入了永续的活力,成为一座城市的发展底色。

“惠州是水做的”,

这里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集江、河、湖、泉、海为一体,

“一湖两江十四涌,一海三山八湿地”

是惠州水生态格局的真实写照。

东江

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也是广东三大水系之一。惠州位于东江中下游,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河,浩浩的东江水滋润了沿岸的万顷良田。东江在市区范围内由东向西呈“V”形横贯惠城区,与西枝江在城中相汇,将城市划分为江南和江北,并形成了兼具都市景观和自然风光的蓝色生态型景观轴。

从1997年开始,惠州市开始实施两江四岸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在东江两岸建设了东江公园、东江沙公园等,大力实施东江沿岸景观工程改造。2007年惠州东江水利枢纽竣工,蓄水后惠州市区河段的水位有所提高,城市水面覆盖率扩大,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独特景观,极大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

东江两岸,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惠州东江段两岸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格局和以“四东文化”(东江、东坡、东征、东纵)为品牌的城市文化特色。

流经惠州市区的东江。

流经惠州市区的东江。

西枝江

西枝江为东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惠东东北部山区,流向西南,于惠州市东新桥汇入东江。其中,白盆珠水库以上为西枝江的上游,河谷呈“U”形,其间分布着小盆地,河床比降(河床上、下游的落差与其长度之比)大,水流湍急,属山区河流;白盆珠水库至中山寺的部分为西枝江的中游,这部分河床逐渐开阔,比降逐渐变小;中山寺以下为下游,下游地势平坦。西枝江的主要支流有杨梅水、宝溪水、小沥河、安墩水、楼下河、碧山河、白花河、梁化河等。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脉,西枝江与东江犹如两条玉带,在惠州大地上迤逦而行,使这里成为滨水宜居之地。西枝江的干支流上建有白盆珠水库、大小堤围等水利工程及水电站多处。

西枝江畔的滨江公园是惠州较有代表性的公园之一。

城中西枝江。

城中西枝江。

东江穿惠州而过,是惠州的母亲河;

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

西枝江水质优良;

好山好水好风光,宜居宜业在惠州。

漫步在惠州市区,

不仅有高楼林立的现代繁华感,

更有东江碧波清清环绕、公园处处鸟鸣悠悠、

生态和谐彰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感。

世界水日,

节水,用水,护水,爱水,

讲好“人水和谐”的惠州故事,从我做起!

来源:惠州档案方志、惠州生态环境、东江传媒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