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味,来蜇里!吴川正值海蜇丰收季

南方+

有种纯天然的水产食品,其体内96%都为水分,鲜味不易品尝,因此要经过“三盐三矾”加工后才可食用,被誉为海产八珍之一,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也是湛江特产之一,那就是海蜇。

作为一种纯天然的水产食品,海蜇主要通过海洋捕捞,每年12月至次年5月都是海蜇的丰收季,眼下,正恰逢海蜇丰收。

吴川地处鉴江之畔、南海之滨,拥有长达65公里的海岸线,这里港湾较少、水质污染程度低、水温适中,非常适合海蜇等浮游生物生长,而吴川的海蜇也以产量多、质量好而著称。

良美渔港停靠了许多渔船。郭龙碧 摄

走进吴川市良美渔港,可见许多渔船正停靠岸边,渔民从船舱中抱出一个又一个饱满硕大、剔透莹润的海蜇并丢入网框中,再借助岸上的吊机将网框中的海蜇转移至岸上。由于海蜇有毒,为了防止被蜇伤,渔民们大都穿着皮衣、戴着皮手套“全副武装”。据渔民介绍,最重的海蜇可达120至130斤,每次可收获几千甚至上万斤,收获颇丰。

正值海蜇丰收季。渔民们喜获丰收。郭龙碧 摄

“由于吴川每年常有大量海蜇被冲到岸边,经过多年摸索,吴川老百姓也逐渐掌握了海蜇的特性,并学会将其加工成可食用的水产食品。”吴川市天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浩介绍。

工人正在分离海蜇头与海蜇花。

在良美渔港的岸上分布有许多海蜇初加工作坊,待海蜇转移至岸上后,加工作坊就会于台面将海蜇头与海蜇花分离,并分流至不同的加工线。在加工作坊内部,可见几名妇女正坐在小板凳上,岸上的海蜇头、海蜇花传递到面前后,她们便流水线般进行处理,手起刀落,将海蜇皮与海蜇肉分离出来。“除了海蜇头、海蜇花、海蜇皮和海蜇肉四个部分,还有海蜇油也是可以食用的,可以说,海蜇全身都是宝。”加工作坊工作人员玲姐介绍。

工人正在分切小花。郭龙碧 摄

“港口附近的加工作坊会对海蜇进行初加工,即把海蜇头与海蜇花进行分离,再分别置入盐渍海蜇池,加入生盐、明矾腌制两天左右,使得海蜇脱水,这是海蜇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吴川市天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加工厂厂长吴道光介绍,待海蜇脱水后,海蜇加工企业便会将半成品运输到公司的生产车间,进行第二道工序——去皮,使得海蜇肉质更加光滑脆口,并根据不同肉质分级和下池,经过2至3天的浸泡后,就可以备用了。

往处理好的海蜇丝中加水,起到保湿作用。郭龙碧 摄

“吴川海蜇是酒楼、家庭、旅游、野餐常见的美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碘、钙、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并已通过美国HACCP体系认证。同时,经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鉴定,吴川即食海蜇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陈建浩透露,根据药理鉴定结果显示,海蜇性平、无毒副作用,具有防癌、清胃化积、降低血压、消除血脂、润肠通便等功效。

海蜇大花。郭龙碧 摄

此外,海蜇是海产品中含碘量最高的食物之一,含有类似乙酰胆碱的物质,有益于人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而所含的甘露多糖胶质则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功效。“海蜇对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事理发、纺织、粮食加工等与尘埃接触较多的人员可常吃海蜇,从而去尘积、清肠胃,保障身体健康。”陈建浩说。

吴川即食海蜇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据了解,吴川市目前有20余家海蜇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3000吨左右,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则售至北京、上海、贵州、海南等地。吴川市天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以海蜇加工为主线的食品加工创新型企业,旗下的“博茂”“鲜明”两大品牌产品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中国著名品牌产品、奥农斯卡“2011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等称号。

【撰文/摄影】陈玮琪(除署名外)

编辑 许筱倩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