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爱好者狂喜!
“恐怖片金字招牌”温子仁监制并参与编剧的恐怖片《梅根》上周五在国内上映。
《梅根》的制片公司“布伦屋”是好莱坞恐怖片专业户,布伦屋贯彻“低预算+高概念”模式,其代表作有《忌日快乐》《隐形人》,以及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出绝命镇》。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脑洞大开,口碑不错,且商业上大获成功。
《梅根》同样如此,制作成本仅1200万美元,却在全球揽下超过1.7亿美元的票房,影片的质量吊足了国内观众的胃口。
梅根
海报上,一个外形逼真的硅胶娃娃注视着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表情神秘莫测,让人不寒而栗。
《梅根》试图打造一部AI版本的《安娜贝尔》,聚焦人类对于技术的恐惧。
小女孩凯蒂在一场意外中丧失双亲,小姨洁玛成了她的监护人。
洁玛不擅长带孩子,但擅长搞事业,她是一位人工智能专家。
因为没时间陪孩子,她为凯蒂设计了一款陪伴型的人工智能娃娃,取名梅根。
除了不用吃饭睡觉上厕所,梅根和人类没有太大的差别。
她会说话会走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习能力强,甚至有独立的思想,可以24小时照顾凯蒂的生活起居。
在梅根的陪伴下,小女孩渐渐走出了丧亲的阴影,但与此同时,她掉入了人工智能的情感陷阱。
梅根给小女孩制造了一种”我只在乎你”的错觉。
小女孩十分依赖梅根,她会因为梅根不在大发脾气,甚至对小姨大打出手。
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了。
梅根不断学习进步,渐渐有了自主意识和行为。
她教训欺负小女孩的狗,为了替小女孩出气而杀人……
可爱的娃娃变成了行走的“杀人机器”。
恐怖片,大家通常最关心的是,到底恐不恐怖?
先说结论,真的不恐怖。
整部电影既没有温子仁电影里那种“鬼”,也没有营造出《逃出绝命镇》那种诡异的氛围。
最恐怖的可能是梅根的长相吧。(but有人评价像寡姐)
比起恐怖片,把《梅根》归类为一部老套的科幻片更准确。
为什么说它老套呢?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已经探讨过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存亡关系。
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将人工智能和人类彻底对立。
1999年的《黑客帝国》当中,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控制人类的思想。
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概念在许多电影中都有呈现。
2021年上线的《爱,死亡,机器人》第二季第一集《自动化客服》,用一个13分钟的小故事呈现人类对技术失控的恐惧,被批老调重弹。
结果2023年了,《梅根》还在说“机器人成精”的故事,未免太过时了。
影片当中还有一条亲情线,写了还不如不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