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名校长梁宏杨:36年“生动”教育的筑梦人

南方+ 记者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2022年,阳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阳江市教育局开展“阳江名师”推荐选拔工作,并最终选出25位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教师。

为充分展现阳江教师的职业风采,弘扬高尚职业道德,树立良好职业形象,近日,南方+团队与阳江市教育局联合策划推出【阳江名师】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本期,让我们聚焦阳江名校长——广东两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梁宏杨,一起来感受这位“生动”教育筑梦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管理经验。

01:01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名校长梁宏杨的带领下,广东两阳中学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百年名校复兴梦的奋斗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学会反思.....”多年教育生涯,梁宏杨感悟颇多,他说:“名校长不是你一个人在跑,要带领一大拨人往前跑,一定要成就教师、成就学生。”

这位耕耘杏坛36年的“筑梦人”梁宏杨,多年来,坚持“德为先、生为本、师为重”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管理经验。

梁宏杨拜访曾庆存院士。

以德为先,提升学校品位

“两阳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有着非常辉煌的办学历史,而且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的历史一脉相承,因此修编校史和举办120周年校庆意义重大。”这是近日梁宏杨一行拜访在京的1952届校友曾庆存院士时,曾院士语重心长的一番话。

3月初,为献礼母校,举办120周年庆,梁宏杨带队专门前往北京,拜访了两阳中学校友曾庆存院士、许爱国先生、黄齐成先生及阳江籍著名画家陈醉教授。

此行收获颇丰,曾院士对学校和基金会精心谋划建设丰硕园和气象科普馆表示赞同和支持;黄齐成校友也表示将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来支持丰硕园项目建设;此外,陈醉教授还在家中书房为学校120周年校庆和基金会题字留念;许爱国校友也请全国书协会员张秀伦先生题写了学校校训。

看得出来,梁宏杨对此行感到十分高兴和满意。

广东两阳中学丰硕园开工奠基仪式。

3月12日,两阳中学锣鼓震天,礼炮齐鸣,丰硕园奠基仪式拉开帷幕。据梁宏杨介绍,丰硕园复建了旧校区南门和西门,建造艺术主题公园,建设校史浮雕墙、芬芳亭、桃李园等10多个项目,该园中的120级上山健康步道台阶意味着学校一路走来的120周年。

阳江籍著名画家陈醉教授为两阳中学120周年校庆和基金会题字。

阳江籍著名画家陈醉教授为两阳中学120周年校庆和基金会题字。

走进学校,笔者被一条条校内道路和建筑物的名字给吸引住。明德楼、立德楼、厚德楼、尚贤路、尚善路、崇文路……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彰显着百年老校的人文特色。

这些道路楼宇的命名,是2012年梁宏杨来到两阳中学任职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的他,在学校搬迁时向广大师生发起的征集名,希望以此体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校园文化。

作为两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梁宏杨主张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以此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例如,组建传统文化社团:器乐社(古筝、洞箫等传统乐器)、书法社、国画社等,重点树立舞狮社等品牌社团。把课间操定为太极操,在文艺活动中也注重渗入传统文化元素,如旗袍走秀、华夏千年服装秀等国粹秀,让全校师生受到传统文化的身心洗礼。

除了以文化立校,梁宏杨更注重以特色立校铸品牌。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狠抓艺术特色教育。例如:加强音乐、艺术科级的建设,与广美附中结对,利用广美附中的师资进行教学。

近年来,美术、音乐类获奖的师生多达100多人次,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首批美术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的艺术高考中,两阳中学上本科线人数稳居全市之首。2020年,“阳江市关山月艺术学校”正式挂牌,意味着两阳中学成为了阳江市艺术教育龙头学校。

以生为本,引领学校发展

198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梁宏杨,就开始了教学生涯。从一名普通的地理老师,到科组长、级长、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回想起36年的教育之路,每一步都是宝贵的财富。但在教育路上,梁宏杨也遇过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刚毕业的他,像如今年轻人一样,想去大城市闯一闯。那时候他遇上了一个机遇,去珠三角发展事业。当时校领导得知后,多次找他谈心、劝留,做思想工作。刚步入社会的梁宏杨,见到学校如此重视自己,加上浓厚的家乡情怀,便放弃了闯荡世界的念头。

说起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他感慨万分地说起了1997年的那一幕……

时任阳江一中地理科组长的他,获得了广东文化促进基金会授予“南粤优秀地理教师”称号,那是当时较高层次的荣誉,不仅颁发金质奖牌还有较为丰厚的奖金。获奖后,梁宏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一定要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因为热爱教育,他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路子,总结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

早在2013年,梁宏杨就提出实行“一纸通”课堂改革,主持的课题《“一纸通”高效课堂的实施》获阳江市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梁宏杨又提出了“生动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并主持了省级课题《“三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该课题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中,还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梁宏杨专著《生动教育实践与探索》出版;“生动教育”相关报道分别刊登于《中国教育报》《教育家》;个人专访刊载于《广东教育》。

慢慢地在实践中,梁宏杨总结出了“生动教育”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动”中学,在“互动”情景氛围中生成。“生动教育”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理念初步在国家级、省级媒体上推广。

梁宏杨勇于创新,不断推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使两阳中学办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学校质量排名从原先的全市第六、七名到如今的第三名,连续多年被评为阳江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等,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阳江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以师为重,培养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梁宏杨尤其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深耕教育多年的他,深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重要性。

2012年起,他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安徽师大附中等学校学习,外出学习超过1200人次。

在生活上,细心的他非常关心教职工的日常生活。2015年,他就在校内建设了简易教职工托儿所,帮助解决教师生活难题。还组建了登山队、足球队等一批社团,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为营造争先创优氛围,他开创了特色评优、评先活动。每年教师节颁奖晚会上,设立了听课、考勤达人等荣誉多达30多个,获奖人次超过1000次,大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5年来,他不断带领工作室团队和广东两阳中学青蓝紫工程成员奔赴各地开展专项研修、讲座、调研诊断活动。

近日,工作室新的课题《广东两阳中学“青苗、青蓝、蓝紫”教师培养工程行动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校校本研修学校专项课题。在理论中启智,在实践中提升,梁宏杨始终投身教育事业中,旨在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校长。

工作室成员与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交流研讨。

自2018年起至今,梁宏杨连续两届被评为广东省名校长工作主持人,2020年被评为阳江市市管拔尖人才,被《广东教育》聘为常务理事,被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聘为兼职教授,被华南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为校长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发挥‘催化剂’‘助推器’‘兴奋剂’‘清醒剂’作用,真正实现名校长的领悟、领先、领跑、领袖功能,是培训的价值所在。”梁宏杨坚定地说。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还有两年即将退休的梁宏杨,始终怀揣着热爱教育的初心与理想,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将个人价值的追求融入阳江教育事业发展中,为阳江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统筹/策划】赵强 黄林

【撰文】巫雅柠

【通讯员】魏振腾

【视频/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