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创多项举措后,东莞城管开启多元治理新模式

南方+ 记者

3月21日,在全省城管系统巩固深化“强转树”规范执法现场观摩活动暨东莞市首届城管规范执法大比武活动上,“东莞城管经验”成高频词。

近年来,东莞城管深入贯彻“721”工作法(即70%服务、20%管理、10%执法的工作方式),坚持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工作理念,寻求行政执法力度与温度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依托城管片长、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城管驿站,扎实开展一系列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东莞城管经验究竟如何?这些经验为城市治理带来了哪些改变?让我们一同了解。

“三队一站”:刚柔并济服务群众

2021年,东莞城管结合“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部署,布建“三队一站”,形成“片长+女子队+驿站”点面结合、动静互补、刚柔相济的基层城管服务管理执法一体化局面,有效提升问题处置效率,压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细节,打通与广大市民沟通的“最后一米”,让城管工作更有效能、城管服务更有温度。

东莞在全省率先推行特色城市管理执法片长机制,将镇街60%的城管执法力量下沉村(社区),开展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常态化网格式管理,以359座城市服务驿站为依托,429名城管片长常驻一线,开展“六巡三访一执法”,常态化服务片区群众。

此外,东莞组建35支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33中队+1个中心广场中队),642名业务精、善沟通、形象佳的女城管人承担巡查服务、宣传教育和柔性执法三大职能,发挥柔性优势助力化解执法难题、提升城管形象。同时,东莞还组建了93支绣匠无人机飞行队,在违建治理、城市“六乱”整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2022年,东莞全市城市服务驿站累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真正下沉一线,零距离服务市民日常生活,城管系统信访案件也同比下降52%。

“小微执法”工作模式:微小之处见温度

2021年12月以来,东莞城管转变执法理念,在全省首创“小微执法”工作模式,推出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即对城市管理领域违法情节虽然轻微,但影响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的常见违法行为,实施包容免罚、三教而罚,突出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引导全体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城市秩序的共建共治共享当中,为行政执法加“温度”。

据统计,2022年度东莞城管共办理“小微执法”案件9827宗,其中现场责令改正免罚的共5017宗,包容免罚率高达51%,服务优先、处罚兜底的“疏堵结合”式执法服务闭环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大幅度提升执法温度和效能。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东莞城管开发“E执法”应用,支撑一线“小微执法”工作,通过科技赋能,为行政执法加“智慧”。

“E执法”应用采用三色码分类管理轻微违法当事人,同时简化整合文书、打通跨部门数据,优化行政处罚的执法方式手段,让基层执法“轻装上阵”,为行政执法加“速度”,一线执法人员只需一台手机、一台便携打印机,现场出具执法文书并现场单子签名送达,解决了文书繁多、程序冗长、耗时长等问题,强化了执法痕迹化和过程回溯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执法办案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在“小微执法”工作推动下,2022年,东莞全市打造了435条沿街商铺示范街,获得15份锦旗、感谢信,取得阶段性成效。“小微执法”助力东莞城管把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落实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米”。

城管执法“百科全书”:执法有指引、有规范

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及执法规范化工作要求,东莞城管编制了《行政执法工作指引》《执法疑难百问百答》《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汇编》等城管执法“百科全书”,为全市城管执法队伍提供全套简明、实用、有针对性的执法规范化工作指引,推动城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

在制度管人的同时,东莞城管以“智”管人——依托智慧城管二期,建设了全市城管系统统一的人员管理模块,建立执法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城管队伍各类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科技赋能城管执法还体现在各类应用上,除“E执法”外,还为城市部件赋码,实现政府和市民一码共治模式,开发燃气入户安检应用,闭环管理燃气安全隐患;搭配智能分析,共享市雪亮工程超45万路视频监控,配置17种AI识别算法,集成数据分析、视频处理、图片AI识别能力等,全面推动数据赋能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业务。

执法大轮训:勤练“内功”转作风

东莞城管通过举办执法大轮训、法治大讲堂、法治沙龙等丰富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提升城管片长、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新进执法人员等法律专业知识和执法业务水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东莞通过季度抽查的方式,开展全市城管系统执法质量大检查,重点检查执法卷宗规范化水平,及时查摆问题、做好整改提升,切实推进全市城管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记者】马新杰

【图片】黄伟兴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