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纠纷近3千件!东泰社区当好邻里“和事佬”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订阅

“困扰我们一家很久的楼上的噪音问题,我跟楼上邻居协商过,也到物业投诉过,仍然没有改善。没想到在社区的调解工作室,一下子解决了。”不到半天时间,一起超过半年时间的邻居噪音纠纷,就地化解在东泰社区。

社区调解员当“和事老”,法官给予业务指导,共同参与社区矛盾调处,是东泰社区居民化解矛盾纠纷的新常态。

2020年,为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创建“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各人民法庭全面深入推进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积极创建“诉源治理示范社区”。

同年5月22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东城人民法庭与东城东泰社区居民委员会饮咗“头啖汤”,签订《诉源治理共建协议》,建立全市首个“诉源治理示范社区”。至今双方联手化解了近3000件矛盾纠纷。

邻里噪音惹纷争

半年纠纷半天解

陈女士(化名)是东泰社区某小区业主,此前她因噪音问题而与楼上的邻居产生了矛盾。

“经常拖拉家具,产生的噪音十分烦人,尤其是周末,想好好休息一下都不行。”陈女士非常苦恼。

“我家小孩子好动,玩耍时可能不小心挪动了家具产生噪音,但声音不至于扰民吧?”楼上的李女士对此不太赞同。

双方的矛盾持续了半年仍未得到解决,为此,陈女士向东莞第一法院起诉,状告物业公司和邻居李女士。东莞第一法院东城法庭专职调解员翟静琳接手案件后,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属东泰社区,因此联合东泰社区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社区的调解员熟悉社区情况,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方便矛盾纠纷化解。”东城法庭专职调解员翟静琳说道。

针对这类偶发性的噪音如何认定存在一定困难,为更了解实际情况,翟静琳、何吉康两位调解员决定一同到了双方的家里进行调查,邀请楼上的李女士到楼下的陈女士家中进行“试验”。

“叽!……”拖动的家具发出明显的声响。

“没想到声音这么响,真对不起、对不起,以后一定会注意……”李女士听到声音后脸色微红,连忙道歉。

翟静琳则趁热打铁:“只在座椅上套上防止噪音脚套就可以大大降低噪音,避免影响到楼下休息。”

仅用半天时间,两位邻居握手言和,陈女士当天撤诉。

“社区里多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当也会变成‘大事’,影响邻里关系,影响小区和谐。”调解员何吉康说道。

法官“支招”调解员“出力”

漏水问题迎刃而解

天花有渗水迹象,是不是楼上的住户造成的?为了这件事,东城街道东泰社区一楼盘楼上楼下的两名住户也吵到了东泰社区调解工作室。

楼下的王先生发现自家客厅的沙发时有水滴痕迹,天花也有渗水迹象,于是找到楼上邻居黄先生反映问题。但黄先生则认为是王先生家中央空调的水凝迹象产生的水珠问题,并非是他家漏水造成。

王先生向东泰社区调委会反映情况。调解员黄德恒实地查看后,认为如何判定出水原因是一大难题,于是邀请了驻点在社区的东城法庭法官李小燕进行案件讨论。

在李小燕与黄德恒的商讨下,双方对漏水问题进行了“试验”:先由楼上关掉水源,楼下开启空调24小时;楼上打开水源,楼下关闭空调30小时。经实际操作后,发现只要楼上打开水源,楼下就会出现水迹,因而初步判定为楼上漏水。

发现问题后,楼上业主黄先生承诺马上着手维修水管漏水问题,矛盾纠纷得以化解,邻里关系得以修复。

据悉,“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建立后,东城法庭常态化派驻1名法官驻点东泰社区,对社区调解员开展法律业务培训、调解案例指导,联合调解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司法确认等服务,形成法庭和社区人员联合、力量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目前,东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现有人民调解员7人,调委会主任由社区主任担任,社区工作人员和联防队员兼任调解员。社区结合“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法律支撑,促使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