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ST红太阳于在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年产2000吨氯虫苯甲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同样,辉隆股份也于近日表示, 目前公司年产2000吨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及中间体项目已开工建设。
有消息称,自去年10月份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以来,友道化学氯虫苯甲酰胺已经实现长期稳定供应。友道化学二期10000吨/年原药装置预计2023年10月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原药产能11000吨/年。
随着氯虫苯甲酰胺本土化生产以及产能持续加大,其价格也出现暴跌式下滑。去年,氯虫苯甲酰胺有企业报价200万元/吨,也有企业报价50多万元/吨。
价格相差数倍,有人说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有人说是国产化开启,企业正争相布局抢占赛道。
2023年8月13日,富美实氯虫苯甲酰胺专利化合物正式到期,氯虫苯甲酰胺正式进入国产化的元年,唯一摆在国产化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富美实公司还保留有一项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专利,有效期到2025年,也就是氯虫苯甲酰胺的中间体专利仍在保护期。但是这不足以阻挡国内企业争相布局,报登产品的热情,面对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从原药到制剂各家企业都是蓄势进发,抢占赛道。
从2018年开始国内企业,如诺普信、利尔化学、广东中迅、红太阳、海利尔、润丰股份、中旗股份、友道化学、燕化永乐、连云港立本、广西田园、美邦股份、六夫丁等企业就开始抢先布局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及中间体产业链。目前在这个赛道上竞逐的企业还多以资源和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中小型农药企业在氯虫苯甲酰胺高额的授权成本下还难以入局。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上马投产原药,未来成本和售价或将持续下降。
氯虫苯甲酰胺赛道到底有多热,从国内多家企业争相上马投产原药就可以直观感知。
2022年10月9日,友道化学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登记正式获批;10月下旬,其1,000吨/年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及5,000吨/年中间体装置通过各项试生产验收手续,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10月30日,友道化学首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品正式上市。至此,友道化学也成为国内除原专利商外唯一具备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工业化生产能力的合规企业。
同时,友道化学称,二期10,000吨/年原药装置及8,000吨/年K酸中间体装置已完成场地平整,管网、路网正在铺设中,预计2023年10月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友道化学将实现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能11,000吨/年,届时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截至2023年1月11日,国内获得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登记的产品共计11个,共有润丰股份、南京红太阳、山东奥坤、内蒙古灵圣作物、友道化学、利尔化学、中旗股份、顺毅宜昌化工、响水中山生物9家国内企业上马投产原药。
而随着企业产能的增加,毫无疑问,氯虫苯甲酰胺产品价格将更加的亲民。
有行业人士预计,在未来两年,氯虫苯甲酰胺制剂产品价格将会有近一半的下降空间。而随着使用成本的降低,势必会对有机磷类、阿维菌素系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系列产生冲击性的影响。
来源丨综合自农资与市场等公开信息。
编辑丨农财君
审核丨叶凤林
声明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