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河源市宫腔镜宫内疾病诊治中心暨河源市宫内疾病专科联盟正式成立,这是继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以下简称省医河源医院)10个区域医疗中心之后的又一学科群,不仅是患者的又一福音,让河源的广大妇女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宫内诊疗服务,也成为河源地区妇科从业者提高及规范宫内相关疾病诊治能力的便捷之路。
河源市宫腔镜宫内疾病诊治中心暨河源市宫内疾病专科联盟是在市卫健局的统筹指导下,由省医河源医院牵头成立的。该院作为“河源市宫腔镜宫内疾病诊治中心”的牵头单位,与五县两区具备宫内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拟发挥在宫内疾病的治疗、学科人才培养、应对公共事件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区域协同、分级诊治为原则,促进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服务改善、流程再造、机制重塑,不断提升粤北地区宫内疾病诊治能力,推进宫腔镜技术进步。
当天,省医河源医院与首批宫内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签署了责权分明、协同救治合作协议书,同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首批联盟单位覆盖了河源五县一区的县区级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共10家医疗机构。
相关新闻
成立背景
推动区域内技术能力提升
及医疗服务同质化
宫腔镜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同时也是先进的妇科手术技术。目前,该诊疗技术在河源地区大部分基层医院尚未开展,而已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因未经过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导致宫腔镜诊疗技术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困难。基于现状,我市提出由具有雄厚技术力量的省医河源医院牵头组建宫内疾病诊疗学科联盟,以推动区域内宫内疾病诊疗技术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和同质化管理。
省医河源医院作为我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之一,上联广东省人民医院、下联域内各县区基层医院,具备成熟的医联体管理体系。目前该院妇科拥有宫腔镜检查系统、电切系统、宫腔镜冷刀器械、超细宫腔镜、宫腔镜模拟训练器等。在省人民医院的技术保障和支持下,该院妇科能熟练掌握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宫腔粘连分离、瘢痕妊娠清除等手术。
建设方向
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
惠及河源广大女性
为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区域内宫内疾病诊治能力,在举行签约授牌仪式后,省医河源医院随后召开了2023年度首次医联体联合例会,就如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及医联体目前运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展开讨论,各医联体成员单位代表逐一发言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医联体联合例会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宫腔镜技能培训中心的模拟宫腔镜设备,并分组进行体验模拟操作练习。
据了解,宫内疾病专科联盟成立后,省医河源医院将不断完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包括:院前诊治的接、转诊服务流程、院内多学科协作的快速诊疗绿色通道救治流程等。在医联体成员单位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将通过每月至少开展1次云查房、每季度至少走下基层开展专科对口交流1次、每年至少举办2次相关学术交流会议等多种形式提升医联体成员单位宫内疾病诊疗技术服务能力。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各联盟单位妇科医学同道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立区域性宫内疾病诊治体系,惠及河源地区广大女性患者。
龙头引领
医联体成员单位83家
诊疗服务辐射五县两区
省医河源医院作为省级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现代医院管理试点医院,在响应国家、省市级医改政策方面积极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该院先后牵头成立了10个区域医疗中心、13个专科联盟及2个远程诊断中心,医联体成员单位由最初的10家增至目前的83家,医疗服务纵向辐射至河源五县两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区级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军警医疗机构及民营医院等,医联体内建立责权明确、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协同开展急危重症患者服务、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医联体诊疗服务。
在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协同努力下,省医河源医院医联体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尤其是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救治中心在区域协同救治、远程会诊指导、院前数据采集及病例资料传输运行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2021-2022年,胸痛、卒中、房颤、心衰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级授牌;2021年5月,市人民医院在“中国首届医联体大会”上,向全国各地分享该院医联体建设经验。2个区域远程诊断中心的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解决了河源地区基层医院人才匮乏的痛点,真正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联体诊疗模式,建设经验获省卫健委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来源:河源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