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广东省肥料协会理事会召开。这是疫情过后,广东肥料界“大佬”的首次相聚。会议集中学习了肥料登记有关新规定,分析疫情之后肥料生产经营情况和对策。来自全省肥料生产、销售企业和科研院校等理事、监事单位的53名代表参加会议。
广东省肥料协会理事会召开
登记门槛降低
市场监管依然艰巨
近年来,广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肥料登记审批改革。“肥料登记门槛不断降低,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促进肥料市场的繁荣。”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林翠兰表示,事前登记虽然简化,但事后监管任务依然艰巨。企业要守住肥料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产品名称、技术指标等,应登记备案的产品需进行登记备案,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不能委托生产。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林翠兰
会上,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科长李海锋介绍2022年广东省肥料登记情况。据粗略统计,截止2022年12月底,广东省肥料登记产品总数约635个,其中最多的是含腐植酸水溶肥料(127个)、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28个)、生物有机肥(101个)、微生物菌剂(98个)、复合微生物肥料(83个)等。2022年,全省共55家企业申请了114个肥料产品进行部级登记,31家企业续展了57个肥料产品。
根据《广东省肥料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制定了6项团体标准。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徐培智对6项协会团体标准进行宣贯。
行情跌涨不定
企业生产经营迎挑战
2022年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化肥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较好保障了国内农业生产需要。当前化肥价格跌涨不行,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仍面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杨鹏对该通知进行解读。
广东省肥料协会秘书长李文光汇报了协会2022年工作和2023年计划。他强调2023年协会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发新型肥料,向功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尽量为企业提供标准、技术、试验、宣传、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广东省肥料协会会长、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军强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保春耕,也是保我们自己的企业。”广东省肥料协会会长、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军强说到,“三年疫情,肥料企业都很艰难,但大家挺过来了。”他号召广东肥料企业通过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减肥增效,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会议期间,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日强、拉多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进昌、广东天禾中加副总经理赵明、湛江南珠花总经理郑元清、佛山植宝素总经理郭勇军等针对企业现状和行业发展发言,积极交流讨论和分析疫情之后肥料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丨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耸
编辑丨农财君
审核丨叶凤林
声明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